汉字笔顺研究述评

来源 :萍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顺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专门研究笔顺的书籍以及相关著作却很少见。能看得到的著述大都只是把笔顺作为汉字规范的附属来论及,或者只停留在阐述笔顺的细则上,而对于笔顺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古代笔顺面貌、笔顺背后成因,以及文字演进是如何影响书写和笔顺的,鲜见专门研究。文章对汉字笔顺的研究情况做出梳理和概括,可以理清汉字笔顺研究的脉络,直观地看到前修时贤研究的侧重点、优缺点,说明深入系统地进行汉字笔顺研究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乡村文化振兴存在伦理道德体系“破而未立”、乡村文化自信根基动摇、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乡村文化可以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提供支撑,传承创新乡村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乡村文化与地方高校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但是,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文化建设存在认知偏误、制度错配、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振兴人文学科、完善教师评价、搭建合作平台等手段,夯实人才和研究基础,畅通合作与服务渠道,更好地为乡村文化建设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优秀家风家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内涵丰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资源、有效载体和有益补充。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表现为学生对优秀家风认知度较低;在高校层面,表现为优秀家风家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畅;在家庭和社会层面,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不足。挖掘整理优秀家风家训的潜在资源,探索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优秀家风家训融合的长效机制,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推进。
虽然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将精神赡养义务入法,但是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仍受到孝道理念的淡化、立法技术的缺陷、司法救济的不能三个方面阻碍,应从契合“义务德性”的方式引导、建构“多方参与”的履行机制、拟合“亲情裂痕”的司法救济三个方面走出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