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很差。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一是缺乏兴趣。数学不像语文有故事、有情节,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其二是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弱。虽然他们整天埋头苦读,依然不如轻松学习的学生成绩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上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在知识之间搭建桥梁,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琐碎知识整体化。
理清知识结构,巩固学生记忆
概念和定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的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章节内的概念、定理记忆杂乱无章,无法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正确地运用,这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也会经常抽查学生对概念及定理的掌握,由于时间限制,老师无法检查到每个人、每个知识点,因此无法完全获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的真实情况。
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记忆、消化、吸收概念,同时能将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共同记忆,加深理解。这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概念学习方式,效果显然更好,学生是在对概念进行梳理、理解、对比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己看课本目录就能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使用电脑软件绘制,对于思维导图中的难点,易混淆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班级里选择几个思维导图绘制比较好的做示范(图一)。这样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有了全面理解和把握,在学习过程当中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更有信心、积极性更高。
在课前画思维导图,能够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绘制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细化知识体系,明确解题思路
运用思维导图细化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更加明晰。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题目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的,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每一种解题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平面几何“圆”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将圆这一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因为平面几何的同一道题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借助于思维导图,思维更加开阔,能够运用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分析,找出多种解题方法。同时每种解题方法可以延伸出多种形式,教师先讲解一两种方法,再让学生相互探讨其他的解题方法,这样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分析每种解题方法的不同之处,并对每种解题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标注,后面用具体的例题加以注释。同时,每种解题方法的易错点可以用相同的颜色进行注释,在以后解题过程中注意避免。
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也更加理想。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来说,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然而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也是一种能力。例如,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每一章节分散学习,学生学习完一个学期的知识,往往还不能够清楚每一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本章知识和后面学习到的知识之间的关联。纵观每年的命题趋势,各部分所占比例变化不会很大,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们共同研究每年的中考真题,整理分析出初中所有课程的知识哪些是中考的重点、难点以及所占有的分數,经常会考到的题型,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图二)。
那么,学生在中考复习中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找出自己相对薄弱点,考试比重大的知识重点攻破。这样也更容易把握复习的节奏,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重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中,还是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可以使得知识点脉络清晰,借助思维导图复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更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
理清知识结构,巩固学生记忆
概念和定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的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章节内的概念、定理记忆杂乱无章,无法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正确地运用,这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也会经常抽查学生对概念及定理的掌握,由于时间限制,老师无法检查到每个人、每个知识点,因此无法完全获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的真实情况。
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记忆、消化、吸收概念,同时能将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共同记忆,加深理解。这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概念学习方式,效果显然更好,学生是在对概念进行梳理、理解、对比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知识,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己看课本目录就能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使用电脑软件绘制,对于思维导图中的难点,易混淆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班级里选择几个思维导图绘制比较好的做示范(图一)。这样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有了全面理解和把握,在学习过程当中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更有信心、积极性更高。
在课前画思维导图,能够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绘制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细化知识体系,明确解题思路
运用思维导图细化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更加明晰。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题目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的,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每一种解题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平面几何“圆”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将圆这一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因为平面几何的同一道题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借助于思维导图,思维更加开阔,能够运用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分析,找出多种解题方法。同时每种解题方法可以延伸出多种形式,教师先讲解一两种方法,再让学生相互探讨其他的解题方法,这样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分析每种解题方法的不同之处,并对每种解题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标注,后面用具体的例题加以注释。同时,每种解题方法的易错点可以用相同的颜色进行注释,在以后解题过程中注意避免。
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也更加理想。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来说,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然而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也是一种能力。例如,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每一章节分散学习,学生学习完一个学期的知识,往往还不能够清楚每一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本章知识和后面学习到的知识之间的关联。纵观每年的命题趋势,各部分所占比例变化不会很大,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们共同研究每年的中考真题,整理分析出初中所有课程的知识哪些是中考的重点、难点以及所占有的分數,经常会考到的题型,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图二)。
那么,学生在中考复习中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找出自己相对薄弱点,考试比重大的知识重点攻破。这样也更容易把握复习的节奏,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重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中,还是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可以使得知识点脉络清晰,借助思维导图复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更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