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要进行有效的地理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何编制一套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案,继而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率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策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二者合为一体,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均罗列在教学案上,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当堂训练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回顾消化。教学案一体化将学生笔记、练习题和教材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少无效学习、分散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还有利于转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由依赖于教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课前自主预习、课上与同学合作学习、课后复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和情感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和谐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所必需的,呆板、平淡、枯燥的语言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而疲惫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准确、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和学习的兴趣。最后,地理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使教学内容紧扣生活实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2、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地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例如,在讲解地理必修一《天气系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和天气情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在黑板上绘制冷暖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左右手定则”,即通过用自己的双手演示来掌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的运动方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印象。
三、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活动前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这一节课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的反思自我:“这一节课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东西?”“学生能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怎么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和审视,并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更好的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理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口岸中学)
一、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何编制一套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案,继而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率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策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二者合为一体,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均罗列在教学案上,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当堂训练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回顾消化。教学案一体化将学生笔记、练习题和教材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少无效学习、分散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还有利于转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由依赖于教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课前自主预习、课上与同学合作学习、课后复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和情感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和谐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所必需的,呆板、平淡、枯燥的语言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而疲惫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准确、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和学习的兴趣。最后,地理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使教学内容紧扣生活实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2、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地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例如,在讲解地理必修一《天气系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和天气情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在黑板上绘制冷暖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左右手定则”,即通过用自己的双手演示来掌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的运动方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印象。
三、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活动前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这一节课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的反思自我:“这一节课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东西?”“学生能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怎么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和审视,并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更好的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理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口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