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而知识创新则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组织的学习能力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层面的学习能力对组织内不同知识类型的创新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内不同类型的知识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组织学习 知识创新 影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服务价值链的知识创新服务的模块化分工与集成”(批准号71072001);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知识创新服务模块化分工设计的准则和技术方法”
▲▲一、引言
关于知识创新的研究主要是指组织的知识创新。传统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两种理论框架(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250)。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来自对反馈的自动反应,这种理论把学习描绘成一个机械的不自觉的过程,因此无法解释知识创新。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有认知能力的人,学习者具有感知、分析、计划和选择等认知能力。因此,学习能力会影响知识创新的过程。
▲▲二、组织学习的内涵
一个组织内的学习包括了组织内个体的学习和组织本身的学习。组织学习的概念可以总结为(芮明杰等,2008):(1)组织学习是一个通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产生和应用新知识,以便不断改变组织行为的过程;(2)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知识不断产生、不断传播、不断应用的螺旋上升过程。关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观点(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308),西蒙认为组织学习就是个人学习的总和,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个人的经验和思想上升为组织的规范和组织内共有的经验和思想时,个人的学习就转化为组织的学习。
▲▲三、知识创新过程
Nonaka把知识分成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模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Nonaka,1991),提出了知识创新的SECI过程,指出知识创新产生于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间不断进行着的转化过程,(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387)。但是Nonaka的SECI模型存在着一些缺陷(芮明杰等,2004),主要有:(1)没有区分创造与创新;(2)主要针对默会知识,忽视了明晰知识;(3)缺乏对组织特质的了解。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芮明杰等(2004)提出知识创新的六阶段模型,认为知识创新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就是在这6个阶段的不断螺旋上升中实现的。
▲▲四、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在考虑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时,既要考虑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也要考虑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个人经验和技能的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用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526)。下面根据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类别的不同,考察个体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一)知识创新主要涉及默会知识
当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起着主要作用。
在知识获得阶段,对于默会知识的获取,既可以通过招聘新员工获得,也可以通过企业员工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获得。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不可能通过不断招募新员工来获得新知识,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能力来获得外部的默会知识,从而不断更新企业知识库。这就必须高度依赖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通过和外界的交流、观察、领悟获取默会知识。同样,在知识选取和融合阶段,也必须依赖员工个人的能力,对进入企业的新的默会知识进行筛选和管理,从而得到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创造阶段,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内在化涉及到默会知识的传播和转化,都高度依赖个体的学习能力。在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阶段,只有个体的知识接收能力较强时,默会知识才能在组织内得到传播。因此,当知识创新主要涉及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知识创新。
(二)知识创新主要涉及明晰知识
当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明晰知识时,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明晰知识的接收较为容易,因此对于从外部获取明晰知识,关键在于拓展外部知识的来源,这更多依赖于组织和外界的联系,包括供应商、客户、科研机构、竞争者等。此时组织主要通过拓展外部知识源,建立良好的知识接收机制来获得外部的新知识。在知识的选取和融合阶段,主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对知识进行筛选和管理。在知识的创造阶段,组合化主要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数据库等传递明晰知识,帮助对明晰知识进行重构。明晰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也主要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播渠道的建设来实现。
因此,当知识创新主要涉及明晰知识时,组织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
▲▲五、结论
组织内的知识创新既涉及默会知识,又涉及明晰知识。当涉及到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对组织知识创新起主要作用,个体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当涉及明晰知识时,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组织知识创新起主要作用,组织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机制,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保证知识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培育企业独特的知识资源,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迈诺尔夫·迪尔克斯, 阿里安娜·贝图安·安托尔, 约翰·蔡尔德, 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 Nonaka, 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69(6), 96-104.
[3] 芮明杰, 李鑫与任红波, 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对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的修正与扩展. 2004. 26(5): 第8-12页.
[4]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平勇)
关键词:组织学习 知识创新 影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服务价值链的知识创新服务的模块化分工与集成”(批准号71072001);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知识创新服务模块化分工设计的准则和技术方法”
▲▲一、引言
关于知识创新的研究主要是指组织的知识创新。传统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两种理论框架(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250)。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来自对反馈的自动反应,这种理论把学习描绘成一个机械的不自觉的过程,因此无法解释知识创新。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有认知能力的人,学习者具有感知、分析、计划和选择等认知能力。因此,学习能力会影响知识创新的过程。
▲▲二、组织学习的内涵
一个组织内的学习包括了组织内个体的学习和组织本身的学习。组织学习的概念可以总结为(芮明杰等,2008):(1)组织学习是一个通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产生和应用新知识,以便不断改变组织行为的过程;(2)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知识不断产生、不断传播、不断应用的螺旋上升过程。关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观点(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308),西蒙认为组织学习就是个人学习的总和,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个人的经验和思想上升为组织的规范和组织内共有的经验和思想时,个人的学习就转化为组织的学习。
▲▲三、知识创新过程
Nonaka把知识分成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模糊知识明晰化的过程(Nonaka,1991),提出了知识创新的SECI过程,指出知识创新产生于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间不断进行着的转化过程,(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387)。但是Nonaka的SECI模型存在着一些缺陷(芮明杰等,2004),主要有:(1)没有区分创造与创新;(2)主要针对默会知识,忽视了明晰知识;(3)缺乏对组织特质的了解。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芮明杰等(2004)提出知识创新的六阶段模型,认为知识创新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就是在这6个阶段的不断螺旋上升中实现的。
▲▲四、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在考虑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时,既要考虑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也要考虑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个人经验和技能的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用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2001,P526)。下面根据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类别的不同,考察个体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一)知识创新主要涉及默会知识
当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起着主要作用。
在知识获得阶段,对于默会知识的获取,既可以通过招聘新员工获得,也可以通过企业员工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获得。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不可能通过不断招募新员工来获得新知识,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能力来获得外部的默会知识,从而不断更新企业知识库。这就必须高度依赖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通过和外界的交流、观察、领悟获取默会知识。同样,在知识选取和融合阶段,也必须依赖员工个人的能力,对进入企业的新的默会知识进行筛选和管理,从而得到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创造阶段,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内在化涉及到默会知识的传播和转化,都高度依赖个体的学习能力。在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阶段,只有个体的知识接收能力较强时,默会知识才能在组织内得到传播。因此,当知识创新主要涉及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知识创新。
(二)知识创新主要涉及明晰知识
当知识创新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明晰知识时,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创新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明晰知识的接收较为容易,因此对于从外部获取明晰知识,关键在于拓展外部知识的来源,这更多依赖于组织和外界的联系,包括供应商、客户、科研机构、竞争者等。此时组织主要通过拓展外部知识源,建立良好的知识接收机制来获得外部的新知识。在知识的选取和融合阶段,主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对知识进行筛选和管理。在知识的创造阶段,组合化主要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数据库等传递明晰知识,帮助对明晰知识进行重构。明晰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也主要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播渠道的建设来实现。
因此,当知识创新主要涉及明晰知识时,组织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
▲▲五、结论
组织内的知识创新既涉及默会知识,又涉及明晰知识。当涉及到默会知识时,个体的学习能力对组织知识创新起主要作用,个体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当涉及明晰知识时,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组织知识创新起主要作用,组织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创新的效率就越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机制,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保证知识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培育企业独特的知识资源,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迈诺尔夫·迪尔克斯, 阿里安娜·贝图安·安托尔, 约翰·蔡尔德, 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 Nonaka, 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69(6), 96-104.
[3] 芮明杰, 李鑫与任红波, 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对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模型的修正与扩展. 2004. 26(5): 第8-12页.
[4]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