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進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此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基于此,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对策。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实践运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30-02
目前,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完善和改善民生经济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这种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找到有效的实践运用对策,以此来保障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是辅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较为快速,当前教育部门已经要求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课程从选修课升级为公共必修课,可见对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但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施意见,对高职职业指导课程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是一个新的命题[1]。
创业教育可以说是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创业部分内容侧重于企业申办程序和创业计划等知识教授,缺少创新创业内容,而创新则是创业的核心内容,如果在创业的过程中缺少创新或没有融入创新理念,那么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就会照搬或简单地复制,只有融入创新理念才可以使学生成功创业。基于此,说明在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十分关键和重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顺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从管理角度分析,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即为管理机构与教学机构之间以及管理机构相互之间存在分工不清晰、不明确等问题,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如教材的选择、教学组织、课题申报等)工作,实际教学工作则是由思政部来负责实施,因为这一部门不会直接管理学生,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问题十分严重,这种缺少监督机制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2]。另外,虽然一些二级院校也设置了实习办,但其从来都不参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这一管理体制欠缺的背景下,就会出现下述结果:其一为负责课程教学的教师没有参与过职业指导工作,其工作开展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甚至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情况,然后就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阐述,这样会导致职业指导教育缺少有效性;其二是招生就业负责人进行招生宣传和提供就业服务,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实战经验,但并不会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工作开展中,只做表面工作难以提升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通常只停留在执行文件的层面上,没有依照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特点来完善教材和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导致教学内容难以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甚至已经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3]。就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来讲,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指导教育内容较为片面,只关注和重视信息提供,忽视了实践引导;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知识讲述,没有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其三,未重视对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没有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这一课程就覆盖了学生整个职业指导课程,没有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个性化指导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不乐观,课堂还在沿用灌输的方式,存在理论知识传授多、实战少、案例教学数量偏少以及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存在不够细化这一问题,缺少个性化指导[4]。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与成长背景以及专业学习都不尽相同,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进行融合,然后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咨询与辅导。但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因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少,难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与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形势等知识的讲述,没有根据学生专业对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能力分析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一)理顺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注意分层次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创业十分复杂,并且内部之间还有着相应的逻辑关系。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应对学生进行创业思想的科学引导,然后教师则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创业思维,并随之建立自身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业活动。另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学生确立创新创业思想之后,教师则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了解创新创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还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牢记底线,不会因为利益而蒙蔽双眼。针对实际操作与理论复习来讲,借助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良好的体验,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复习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一阶段会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新的看法,也有利于学生科学地做出选择。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需要循序渐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5]。 (二)全面优化课程学习模式
其一,针对教师来讲,可以邀请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授课,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科学且有效的指导;其二,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班级制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准确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其三,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员到校分享,由成功人士自己讲述,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创业启发。
(三)整合校内资源,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思想普及
环境可以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改变,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想要使学生真正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学校可以整合校内资源,然后在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想法的普及。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社团,让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来进行创新创业;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企业进行采访,探究和分析企业的成长轨迹。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校企融合,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对于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帮助[6]。可以在高职院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普及,可以定期举办活动,如创业企划比赛或创新创业思路比赛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区域内进行创新创业的交易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创业的过程,在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需要注意到的是,高职院校应设立监督部门,对场内交易进行明确规定,切不可出现不良交易风气的现象,让学生可以有秩序地进行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与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剑友,涂海英,刘加养.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实战策略研究: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编搭边学”项目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124-127.
[2]吴新华,阳小宇,刘久逢.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236(10):96-97.
[3]沈丽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中的运用: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06-108,121.
[4]吴昀辰,李巧巧.校企协同,分类施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究[J].青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33-36.
[5]牛文学,赵永来,高伟,等.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8):11-13.
[6]徐颖,戈娇,郭捍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与实践: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
186(18):157-158.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实践运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30-02
目前,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完善和改善民生经济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这种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找到有效的实践运用对策,以此来保障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是辅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较为快速,当前教育部门已经要求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课程从选修课升级为公共必修课,可见对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但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施意见,对高职职业指导课程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是一个新的命题[1]。
创业教育可以说是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创业部分内容侧重于企业申办程序和创业计划等知识教授,缺少创新创业内容,而创新则是创业的核心内容,如果在创业的过程中缺少创新或没有融入创新理念,那么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就会照搬或简单地复制,只有融入创新理念才可以使学生成功创业。基于此,说明在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十分关键和重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顺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从管理角度分析,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即为管理机构与教学机构之间以及管理机构相互之间存在分工不清晰、不明确等问题,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如教材的选择、教学组织、课题申报等)工作,实际教学工作则是由思政部来负责实施,因为这一部门不会直接管理学生,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问题十分严重,这种缺少监督机制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2]。另外,虽然一些二级院校也设置了实习办,但其从来都不参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这一管理体制欠缺的背景下,就会出现下述结果:其一为负责课程教学的教师没有参与过职业指导工作,其工作开展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甚至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情况,然后就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阐述,这样会导致职业指导教育缺少有效性;其二是招生就业负责人进行招生宣传和提供就业服务,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实战经验,但并不会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工作开展中,只做表面工作难以提升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通常只停留在执行文件的层面上,没有依照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特点来完善教材和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导致教学内容难以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甚至已经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3]。就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来讲,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指导教育内容较为片面,只关注和重视信息提供,忽视了实践引导;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知识讲述,没有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其三,未重视对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没有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这一课程就覆盖了学生整个职业指导课程,没有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个性化指导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不乐观,课堂还在沿用灌输的方式,存在理论知识传授多、实战少、案例教学数量偏少以及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存在不够细化这一问题,缺少个性化指导[4]。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与成长背景以及专业学习都不尽相同,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进行融合,然后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咨询与辅导。但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因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少,难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与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形势等知识的讲述,没有根据学生专业对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能力分析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一)理顺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注意分层次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创业十分复杂,并且内部之间还有着相应的逻辑关系。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应对学生进行创业思想的科学引导,然后教师则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创业思维,并随之建立自身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业活动。另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学生确立创新创业思想之后,教师则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了解创新创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还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牢记底线,不会因为利益而蒙蔽双眼。针对实际操作与理论复习来讲,借助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良好的体验,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复习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一阶段会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新的看法,也有利于学生科学地做出选择。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需要循序渐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5]。 (二)全面优化课程学习模式
其一,针对教师来讲,可以邀请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授课,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科学且有效的指导;其二,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班级制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准确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其三,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员到校分享,由成功人士自己讲述,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创业启发。
(三)整合校内资源,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思想普及
环境可以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改变,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想要使学生真正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学校可以整合校内资源,然后在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想法的普及。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社团,让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来进行创新创业;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企业进行采访,探究和分析企业的成长轨迹。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校企融合,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对于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帮助[6]。可以在高职院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普及,可以定期举办活动,如创业企划比赛或创新创业思路比赛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区域内进行创新创业的交易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创业的过程,在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需要注意到的是,高职院校应设立监督部门,对场内交易进行明确规定,切不可出现不良交易风气的现象,让学生可以有秩序地进行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与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剑友,涂海英,刘加养.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实战策略研究: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编搭边学”项目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124-127.
[2]吴新华,阳小宇,刘久逢.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236(10):96-97.
[3]沈丽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中的运用: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06-108,121.
[4]吴昀辰,李巧巧.校企协同,分类施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究[J].青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33-36.
[5]牛文学,赵永来,高伟,等.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8):11-13.
[6]徐颖,戈娇,郭捍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与实践: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
186(18):157-15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