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学类院校“套餐式”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更好地开展好高校体育课课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动机,掌握所选项目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个人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每个高校体育工作者共同探求的内容,也是本文研究重点。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套餐式”;课程体系1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医学院校有其自身特色,医学院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医学事业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无疑十分重要, 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将决定着未来中华民族医疗事业的成败。怎样改革制定更适合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周一节体育课上足上好的同时,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套餐式”选项课的提出有利于完善整合课程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整合课程改革过程一般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整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正是这些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合课程改革的成败,但是在这些环节中,整合课程实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整个整合课程改革的核心,整合课程实施可以直接反映其他环节的质量。对整合课程实施的研究可以促进整合课程理论的完善。
  2 现状分析与对策
  运动处方的引入更能贴合医学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也是本文构建“套餐式”体育课程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一环。大部分的高校在制订教学大纲、计划实施和教学内容分配时,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在教学上机械的按照教学大纲、计划内容来进行,体现不出因材施教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运动手段和方法的选择、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安排的科学性方面、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事故的能力方面、运动中自我保护或互相帮助的能力方面都存在种种问题,从而遏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从而使他们的体质更差。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要,按照体质测试的实际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运用科学原理,以处方的形式所制订的量化的运动方案,包括体育课课程内容的设置、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等学校体育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是一种具有较强研究特点的学校体育工作方式。
  体育学理的含义是指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规律。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从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这一过程的进展快慢、质量高低和收效显微,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它是由动作的性质、难易度、学生的基本条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努力程度、教师的业务思想水平和教法是否得当以及气候、物质设备等多种因素构成决定的。
  按照“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方法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选择有着某种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有着明显甚至是截然区别的运动技能”时必须采用分解教学法,如学生学习游泳必须从陆上学习到水中学习,从手脚的分解动作学习到全身的完整动作学习;而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时可以直接采取完整教学法。运动技能的“会能度”: 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验证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将采用体育学理的基本理论对西安医学院“套餐式”体育选项课进行重新整合,拟在体育舞蹈、篮球两门选项课20个班级进行试验。通过未来1年左右的时间,从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新型式体育课程体系,为更多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情况来看,对高校体育课主、副项形式的专项课内容的相关文献较多,而且主、副项选项课形式多为单独项目设置,但缺少规律性依据与优化。主要有以下成果:
  2003年,吴燕丹,王建军大学体育“主、副项制”课程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一文中,对全国43所高校的体育部主任及一线资深教师进行专家问卷调查。请专家按自己的认识对影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因素排序。结果表明“课程设置定位混乱”这一问题选中频率为36,占83.7%,说明目前全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确实存在这个矛盾。
  2006年,徐芙蓉“主副项制”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一文中提到“主副项制”体育选项课其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与传统型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它以一个项目为主, 选配一些有固定特色的项目作为一个副项进行教学。其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个性教育”。至今,体育选项课已形成一定的教学规模,并显现出某些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开设的项目偏少,选课制度不够灵活;体育选项课教学只停留在单纯的技术层面;部分学生盲目选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选项课的真正意义等现实问题也有待解决。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汇总分析得出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的体育学理为切入点,探索大学生从不会到学会运动技能的过程中隐含的教与学的规律性,针对医学类院校的实际从心理学、生理学方面进测试。在体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必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的课程计划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设计出一个适合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系列化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我们提出以“套餐式”选修课程促进医学院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构建“套餐式”选项课评价体系,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伯英,等.体育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吴燕丹,王建军.《大学体育“主、副项制”课程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3]徐芙蓉.《“ 主副項制”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6
  [4]孙云.《“套餐式”民族体育选项课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J]. 价值工程,2012
  作者简介:
  任祥钰(1983.06~ ),西安医学院体育部教师,助教,研究生学历。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作为一名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者,我见证了近年来编办在改革一线承担着越来越重大的历史责任,也感受到编办人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世纪初,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云南涌现出了一批爱国青年,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民主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吕志伊就是其中的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