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滨海新区已被纳入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天津将按规划发展成中国北方经济中心,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对各类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滨海新区对专业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首先,从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它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可见,国家对滨海新区建设寄寓了厚望,滨海新区获得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在于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符合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滨海新区的首要任务是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其基本要素特征是建设功能配套、实力强大的经济中心,具体概括为“一个门户”(国际要素资本进入中国北方和北方走向世界的通道)、“一个基地”(实际包含了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个中心”(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应该看作是一个中心)。因此,可以说,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国家实施的又一个“增长极战略”,旨在形成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第三极”。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将吸引大量的国际、国内企业来津设立机构,发展业务,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包括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空客A320项目等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企业的引进,企业对熟悉金融知识、掌握国内外会计规则的高级财务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逐步被摆上议事日程。
2 明确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滨海新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要重新明确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是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辩证统一的整体。首先,专业知识既包括了会计领域的相关理论,也包括了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其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能力,其中包括创新意识、战略意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后,职业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因此,会计专业硕士(MPAce)的培养应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晓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掌握专业理论、精通业务、了解国际惯例的应用型、专业化高端会计人才。
3 构建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滨海新区的新形势,为实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探讨。
3.1 强化素质教育
从培养目标上讲,会计专业硕士除了要求具备相应的“品德结构”和“知、能结构”外,还需具备相应的“素质结构”,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实践”为基础去贯串理论,以“做人”为根本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尽己本分,这可以理解为“知与行”、“理论与实践”以及“做人与做事”的统一性。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是从事财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化高级人才,应具有比普通职业人员更高的自律性、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和忘我的职业精神,这是专业人员应具有的规范的社会责任。
因此,在培养学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德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思维政治素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应避免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多安排和鼓励学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结合案例分析(包括一些道德缺失、触犯刑律的反面教材)让学生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能把握职业道德的尺度,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能力培养过程中。
3.2 创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应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由于会计专业硕士学员本身就来自实际部门,因此,学校应同用人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实现教学、科研同生产实践相统一,既可结合企业实际,学以致用,又能节约时间及经费。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课程体系中强调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在坚持定期集中学习和学员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的活动,如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研修、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等。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理论授课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安排一定次数的研讨和案例分析讨论课,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者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互动交流,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接触学科发展的前沿,分享各自的职业经验,提升学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3.3 利用外部环境优势,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天滓滨海新区被国家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滨海地区。我校作为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与滨海新区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这些优秀企业将为会计专业硕士学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社会实践课基地。学员可采用实地考察、现场交流、考察调研、实际操作各项财务业务流程等各种培训方式,在合作企业中进行短期培训,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课程内容,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应用性,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满足了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同时也能让学员真正投入到滨海新区的建设之中。
3.4 尝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
基于滨海新区世界通道的作用,要逐步加快会计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以人才本地化为立足点,以知识结构国际化为切入点。一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时代潮流的专业方向课程,调整充实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别要增加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增设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融入教学中。二是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在教师、学生、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材等方面广泛的开展交流,与国际先进的财经教育接轨,在国内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4 结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给广大财务人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大高校应借此良机深化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国际市场的高端会计人才,满足滨海新区去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垚,论滨海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
[2]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财务与会计,2005.5.
[3]蒲丹琳,聂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分析企业家天地,2006.2.
1 滨海新区对专业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首先,从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它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可见,国家对滨海新区建设寄寓了厚望,滨海新区获得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在于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符合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滨海新区的首要任务是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其基本要素特征是建设功能配套、实力强大的经济中心,具体概括为“一个门户”(国际要素资本进入中国北方和北方走向世界的通道)、“一个基地”(实际包含了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个中心”(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应该看作是一个中心)。因此,可以说,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国家实施的又一个“增长极战略”,旨在形成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第三极”。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将吸引大量的国际、国内企业来津设立机构,发展业务,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包括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空客A320项目等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企业的引进,企业对熟悉金融知识、掌握国内外会计规则的高级财务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逐步被摆上议事日程。
2 明确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滨海新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要重新明确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是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辩证统一的整体。首先,专业知识既包括了会计领域的相关理论,也包括了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其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能力,其中包括创新意识、战略意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后,职业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因此,会计专业硕士(MPAce)的培养应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晓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掌握专业理论、精通业务、了解国际惯例的应用型、专业化高端会计人才。
3 构建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滨海新区的新形势,为实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探讨。
3.1 强化素质教育
从培养目标上讲,会计专业硕士除了要求具备相应的“品德结构”和“知、能结构”外,还需具备相应的“素质结构”,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实践”为基础去贯串理论,以“做人”为根本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尽己本分,这可以理解为“知与行”、“理论与实践”以及“做人与做事”的统一性。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是从事财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化高级人才,应具有比普通职业人员更高的自律性、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和忘我的职业精神,这是专业人员应具有的规范的社会责任。
因此,在培养学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德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思维政治素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应避免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多安排和鼓励学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结合案例分析(包括一些道德缺失、触犯刑律的反面教材)让学生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能把握职业道德的尺度,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能力培养过程中。
3.2 创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应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由于会计专业硕士学员本身就来自实际部门,因此,学校应同用人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实现教学、科研同生产实践相统一,既可结合企业实际,学以致用,又能节约时间及经费。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课程体系中强调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教学,以学员为中心教学。在坚持定期集中学习和学员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的活动,如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研修、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等。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理论授课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安排一定次数的研讨和案例分析讨论课,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者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互动交流,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接触学科发展的前沿,分享各自的职业经验,提升学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3.3 利用外部环境优势,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天滓滨海新区被国家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滨海地区。我校作为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与滨海新区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这些优秀企业将为会计专业硕士学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社会实践课基地。学员可采用实地考察、现场交流、考察调研、实际操作各项财务业务流程等各种培训方式,在合作企业中进行短期培训,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课程内容,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应用性,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满足了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同时也能让学员真正投入到滨海新区的建设之中。
3.4 尝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
基于滨海新区世界通道的作用,要逐步加快会计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实际上是以人才本地化为立足点,以知识结构国际化为切入点。一是培养人才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时代潮流的专业方向课程,调整充实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别要增加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增设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融入教学中。二是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在教师、学生、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材等方面广泛的开展交流,与国际先进的财经教育接轨,在国内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4 结论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给广大财务人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大高校应借此良机深化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国际市场的高端会计人才,满足滨海新区去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垚,论滨海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
[2]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财务与会计,2005.5.
[3]蒲丹琳,聂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分析企业家天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