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评估防控效果。

方法

2014年,在贵州省23个重点病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县),每个县按照东、南、西、北、中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病区村完全小学,按《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对全体在校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收集2000、2007年相关调查资料并与2014年进行比较。

结果

8~12岁儿童总的氟斑牙检出率为32.31%(5 803/17 962),有个3县的检出率< 15%,12个县的检出率在15%~ 30%,8个县的检出率> 30%。极轻、轻度、中度、重度病例数分别占48.39%(2 808/5 803)、30.43%(1 766/5 803)、15.16%(880/5 803)、6.01%(349/5 803)。男、女性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33.05%(3 083/9 329)、31.51%(2 720/8 6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6,P < 0.05);8、9、10、11、12岁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7.79%(224/1 259)、26.02%(871/3 348)、30.28%(1 255/4 144)、34.07%(1 595/4 682)、41.02%(1 858/4 529),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χ2= 345.78,P < 0.01)。2000、2007、2014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除修文县、威宁县、黔西县、清镇市、六枝特区、西秀区外(χ2= 0.84、4.19、3.67、5.03、1.98、2.37,P均> 0.05),其他17个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 0.05)。有21.74%(25/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 15%,32.17%(37/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在15%~ 30%,46.09%(53/115)的村氟斑牙检出率> 30%。

结论

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逐渐减轻,综合防治效果正逐渐显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存活情况、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组)、50、100、150 μmol/L NaAsO2作用L-02肝细胞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L-02肝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02肝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早期(Q4期)、晚期(Q2期)凋亡程度。结果细胞存活率检测:不同浓度NaAsO2组细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骨节病DNA差异甲基化位点和基因,探讨DNA甲基化与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大骨节病患者(病例组)、12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血样,提取血液DNA,利用450K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DNA的差异甲基化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按校正后P值和甲基化差异分值结合GenomeStudio软件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及位点,对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一步采用亚硫酸氢钠处
期刊
@@
为了解决《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03)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局限之处,对原标准从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高碘地区/病区的定义及其划分的技术指标、附录的抽样方法5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通过对《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解读,旨在为水源性高碘防治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对砷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砷致神经系统损伤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现已知Fas/FasL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众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均发现Fas/FasL表达水平的变化,因此,研究Fas/FasL表达与砷致神经系统损伤之间的关联,对阐明砷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所致恶性转化人肝细胞L-02分泌的外泌体微小RNA(miR)-191对正常人肝细胞L-02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2 μmol/L NaAsO2恶性转化L-02细胞的培养液、提取的外泌体,处理正常的野生型L-02细胞(受体L-02细胞);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将anti-miR-191和对照anti-miR-NC分别转染至恶性转化L-0
目的了解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砷暴露者外周血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诱导的下游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脱氢酶1(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交乐村和长庆村为调查点,在健康体检基础上选择161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
目的探讨在模拟人胃液中碘酸根离子(IO3-)被抗坏血酸(C6H8O6,即维生素C,简称VC)还原为碘离子(I-)的转化率,为食用加碘酸钾(KIO3)碘盐安全性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测定模拟胃液中I-的离子色谱分析法,以IO3-被还原为I-的转化率为清除IO3-的指标,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37 ℃水浴中反应),测定VC在不同浓度、不同模拟胃液酸度和反应时间对IO3-的清除效果。使用Dion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调节哺乳期乳腺细胞钠碘转运体(Na+-I- symporter,NIS)表达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碘水平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哺乳期乳腺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0 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 0 μg/L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