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治疗原发病同时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FMA)以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自理能力;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对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动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23,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FMA为(29.74±4.04)分,BI为(57.29±4.23)分,观察组FMA为(33.29±4.14)分,BI为(63.12±4.21)分,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61,均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4.1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RAT各项评分[抓(13.34±2.00)分,握(10.23±0.39)分,捏(14.53±1.43)分,粗大(8.20±0.42)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2.87、3.17、2.9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生理领域(68.71±6.62)分,心理领域(69.02±6.38)分,社会关系(67.72±6.79)分,环境领域(70.72±6.98)分]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3.98、3.23、2.98,均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