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西瓜萎蔫型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设施栽培时常常出现萎蔫症状,严重的导致植株死亡。近几年,随着设施西瓜面积的增加,萎蔫型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而影响到西瓜的产量。由于一些萎蔫型病害症状相类似,瓜农有时难以区分,不能对症下药,延误防治适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研究,将设施西瓜较为常见的几种萎蔫型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沤根
  
  1.1 症状识别
  西瓜幼苗期和伸蔓前期常见的1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植株根部或根茎部。其症状是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变褐后腐烂;叶片变薄,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焦枯,地上部萎蔫,叶缘焦枯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焦枯;真叶期沤根,真叶焦枯。病苗容易拔起,没有根毛,主根和须根变褐腐烂。剖茎观察茎基部维管束不变色,也分离不出枯萎病菌。
  1.2 发生原因
  一是幼苗期和伸蔓前期西瓜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夜间低温条件下,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导致植株干枯死亡,二是地温持续低于12℃,再加上土壤水分多、遇连续阴雨天气,植株会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长,就会出现沤根现象。凡出现沤根的植株一遇晴天,白天棚内气温高,叶片蒸腾作用强,根系吸不上足够水分和营养,就导致叶片突然萎蔫,严重时全株死亡。
  1.3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苗床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方,采用地热线、穴盘、营养钵等设施培育壮苗。(2)加强苗床管理:苗床温度控制在:20~30℃,夜间地温保持在16℃以上,并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防止冷风吹入。注意通风换气,实行小水浇,防止苗床湿度过大。(3)深沟排水:四周边沟深至50~80cm,防止田间水分过多。(4)通风降湿:天气转晴,适当通风降湿,尤其是比较潮湿的田块天晴时要掀去一部分地膜,通风降地表湿度。
  
  2 根腐病
  
  2.1 症状识别
  根腐病主要危害西瓜根和茎基部,很少危害茎蔓。西瓜播种后有的未出土即在土中烂种烂芽。出土后瓜苗在于叶期地上部出现萎蔫,拔出病根可见根尖呈黄色或黄褐色腐烂,严重时蔓延至全根,致地上部枯死。移栽后,植株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呈浅褐至深褐色腐烂,病部不缢缩,其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上扩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部组织破碎,仅留丝状维管束。受害茎蔓初期蔓尖微卷上翘,生长缓慢。最后全株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逐渐枯死。
  2.2 发生原因
  西瓜根腐病是茄孢镰刀菌侵染所致的1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年以上,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低温、高温有利发病。连作地、粘土地、盐碱地、低洼地发病重;晴天、少雨,病害发展慢,为害轻;阴雨天或浇水后,病害发展快,为害重。2~3月为设施西瓜根腐病的始发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发病率在10%以上,高者达94.4%。
  2.3 防治方法
  (1)高畦栽培: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高畦栽培,畦面高在25 cm以上。(2)土壤消毒: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进行土壤消毒处理。(3)及时防治: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时,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3 枯萎病
  
  3.1 症状识别
  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以结果始期为盛发期,苗期发病,苗顶端呈失水状,子叶萎垂,茎基部收缩、褐变、猝倒。成株发病,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步向上发展。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凋萎枯死。检查病蔓基部,可见表皮纵裂,有树脂样胶状物溢出,有时纵裂处腐烂,致使皮层剥离,随后木质部碎裂,因而极易拔起。湿润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发病初期,切断病蔓基部检查,可见维管束褐变阻塞,妨碍水分上升,从而引起茎叶凋萎。
  3.2 发生原因
  枯萎病由镰刀菌属中的西瓜尖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在离开寄主的情况下,可存活近10年,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有时也能越冬。病菌通过根部的伤口或根毛的顶端入侵,先在寄主的细胞间隙繁殖,后从中柱深入木质部,再向地上部扩展。在8~34℃条件下可发病,以24~32℃为侵染的最适温度,苗期则在16~18℃时发生最多,雨后有利于病菌传播,因而在久雨遇旱或时雨时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
  3.3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旱地轮作7~8年,水田轮作5年。(2)种子处理:对带菌种子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h(小时),或用2%~4%的漂白粉液浸种0.5~1h。洗净后播种,或用55℃温水浸种30min(分钟)。(3)嫁接换根:利用瓜类枯萎病有明显的寄生专化型特性,采用葫芦、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4)土壤消毒:播种或移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粉剂1份,加干细土100份配成毒土撒施,或施在种植穴内,每667m2用药1.25kg。(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粉剂600~800倍液,40%瓜枯宁6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500mL,每7~10d(天)灌1次,连续灌3~4次。
  
  4 根结线虫病
  
  4.1 症状识别
  主要发生在根部,侧根、须根较易受害。发病后,侧根或须根上产生瘤状根结。大小不等,解剖根结,病部组织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在根结上又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侵染后,形成根结状肿瘤,呈串球状或鸡爪状。轻病株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地上部表现较矮小,生育不良,瓜蔓黄瘦而不生长,坐不住瓜或瓜长不大,遇干旱则中午萎蔫。对西瓜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子叶期的瓜苗若受侵染,常可导致幼苗死亡。
  4.2 发生原因
  根结线虫病是根结线虫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3年。第2年气候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继续发育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状物。线虫发育至4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很快死亡。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再侵染或越冬。线虫在土温为25~30℃、土壤持水量为40%左右时,发育快;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沙质土壤或土壤质地疏松、含盐量低的土壤,适宜线虫活动。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块发病重。
  4.3 防治方法
  (1)轮作: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很广,瓜田可选择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2)灌水灭虫:前作采收后,放水覆膜漫灌30d,以杀灭线虫。(3)施腐熟有机肥;施腐熟鸡、鸭粪肥,不得施猪粪肥。(4)药剂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3%米乐尔颗粒剂300倍液,0.6%灭虫灵乳油3000倍液浇根,每株浇200mL。
其他文献
对复杂任务环境下的轻小无人机的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启发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的航迹规划方法。考虑轻小无人机的实际任务环境,建立其路径规划质点模
摘要:聲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演唱者演唱时的心里动态的学科,并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把心里学一些原理运用到演唱实践中,使演唱者的演唱达到更好的效果。如《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一些心理学规律已经在声乐表演中潜移默化的产生着作用,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声乐表演的成功与失败。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学;声乐表演  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声乐艺术为什么这么受到人们的欢迎,是
以杜预为代表的礼家认为有资格立大宗者仅为太子之母弟一人,而以贺循为代表的礼家则认为受封之群公子及起于是邦为大夫者皆可立大宗。杜预之说将礼文“公子之宗道”与一般卿大
逻辑思维素质培养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逻辑教学是逻辑思维素质培养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为了使逻辑教学真正为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服务,我们有必
起源于甘肃中部地区的砂田,是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地理、土壤条件的产物,具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文章简要回顾了甘肃砂田的发展和研究历史,分析了砂田的发
普通话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普通话教学要提高针对性、激发兴趣、注重实际性及增强价值性以及普通话教学重点是朗读和说话能力的训练五个方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变革的过程。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了新的改革进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