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健康保障的问题,骨质疏松症是公认的“沉默的流行病”。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得阶段,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对于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早期预防 教育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是公认的“沉默的流行病”。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对于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应注重广泛的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世界范围内,不要让骨质疏松引起广泛的人类疾病和灾难。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目前已被列为最优先级世界卫生组织之一,在我们国家也是科学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的概念,自愿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给健康促进的定义是:“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己的健康,是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协作,规定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健康负责。”近年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及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骨骼健康教育群众,一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提出了骨质疏松症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科学普及,预防意识和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表明,“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加强预防骨质疏松症,广泛的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2 社区干预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象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实际上,50岁以上的妇女因为骨质疏松症导致各种骨折的危害性是40%,比乳腺癌的9%、心血管病4%的危害性高得多。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老年人约有15%~ 20%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对于何谓“骨质疏松症”不但大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症,就是许多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也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妨碍骨质疏松症诊断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教及健康指导。医务界及研究机构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医护人员及社区干部、基层医护人员,形成宣传教育网,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種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 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提高全名的防治骨质疏松症意识,尽量减少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这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世绂,主编.骨质疏松症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6.
[2]薛延.主编.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17.
[3]朱汉民.老年人骨折的流行病学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3,12:168-172.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早期预防 教育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是公认的“沉默的流行病”。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对于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应注重广泛的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世界范围内,不要让骨质疏松引起广泛的人类疾病和灾难。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目前已被列为最优先级世界卫生组织之一,在我们国家也是科学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的概念,自愿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给健康促进的定义是:“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己的健康,是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协作,规定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健康负责。”近年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及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骨骼健康教育群众,一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提出了骨质疏松症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科学普及,预防意识和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表明,“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加强预防骨质疏松症,广泛的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2 社区干预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象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实际上,50岁以上的妇女因为骨质疏松症导致各种骨折的危害性是40%,比乳腺癌的9%、心血管病4%的危害性高得多。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老年人约有15%~ 20%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对于何谓“骨质疏松症”不但大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症,就是许多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也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妨碍骨质疏松症诊断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教及健康指导。医务界及研究机构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医护人员及社区干部、基层医护人员,形成宣传教育网,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種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 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提高全名的防治骨质疏松症意识,尽量减少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这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世绂,主编.骨质疏松症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6.
[2]薛延.主编.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17.
[3]朱汉民.老年人骨折的流行病学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3,12: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