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下“预设”的枷锁,还“生成”以活力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
  
  一、删繁就简,留给生成空间
  
  以往的课堂由于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不敢越“案”半步。课堂教学沉闷、封闭、机械。而生成的课堂是灵活而有生命活力的。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自己学习、师生互动创造的空间就越小。因此,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有一位老师的交际作文《沟通》的预设教案是这样的:
  教学理念: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服务于生活。
  教学意图: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沟通的欲望,注重沟通的艺术,体验沟通的快乐。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沟通的技巧——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学会在生活中主动与人沟通,在相互沟通中懂得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流程:生活引入,激发沟通的欲望;尝试沟通,懂得沟通的方法;倾听心声,领悟沟通的艺术;倾吐心语,体会沟通的成功;诗歌激情,回味沟通的快乐。
  粗看这个教案,似乎无从着手,但是这位老师却从学生喜爱的动画入手,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说说、写写、演演的过程中动态性地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了语言沟通,在演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了形式沟通,由此开放了沟通的对象。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沟通的欲望,注重沟通的艺术,让学生体验到沟通的快乐。
  
  二、调动机智,捕捉生成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学生随时会生成出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时的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性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暂时让“教案”搁浅,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我在上《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之后,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我先是一愣,继而表扬他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讨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分钟过去了,教室里小手如林,一张张小脸因激动而涨红了。
  生1:他以为井是他的家,所以不愿意离开井里。
  生2:青蛙在井里住惯了,就不想再出去了。
  生3:也许是井里原来有水,小蝌蚪在井里渐渐长大成了青蛙,觉得井里很宽敞。
  生4:也许是青蛙妈妈怕小青蛙遇到危险(师:可能是什么危险?),可能遇到蛇,就叮嘱小青蛙:“孩子,外面很危险,你在井里待着,我去捉虫。”
  师:是呀,或者是青蛙觉得井里舒服,或许是怕遇上危险,有妈妈的精心照料,小青蛙才天天坐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生齐:井口那么大。)你们说,青蛙怎么做,才不会出错呢?
  生:青蛙应该跳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生:我如果是青蛙,就跟着妈妈一起去井外捉虫,这样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师: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当青蛙第二次碰到小鸟时又会怎么说?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生再一次兴味盎然地讨论、交流。)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说得可真好。其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多彩。俗话说,“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大家多读书,勤观察,多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就能使自己的眼界越来越开阔,见识越来越丰富,才不致于闹出像“井底之蛙”的笑话来。让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提问和丰富想象而鼓掌吧!
  面对这稍纵即逝的动态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并以此为载体,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释放丰富的情感,表达各自的见解,描绘广阔的世界,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三、搭建平台,促进全面生成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给足每一个学生同样大的舞台,让他们都能跳出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舞蹈。
  如一位优秀教师在教《江畔独步寻花》时,一个平时胆小的学生怯生生地举手。这位老师敏锐地发现了,他轻轻地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鼓励他说:“今天,老师终于发现你举手了,真让人高兴啊!说说吧,你有什么问题?”这位学生小声地说:“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老师赞许地说:“真是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哪!你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再大声说一遍,好吗?”这位学生充满自信地大声地说了自己的疑问,学生们一听,立刻议论纷纷。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探讨。
  生:有桃花、李花、还有水仙花……
  师:读读诗句,想一想诗中可能有水仙花吗?
  生: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是“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
  师:好,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花?
  生(小声说):老师,可以出去看看学校的花园吗?
  师:当然啦,也可以仔细观察学校的花园对照着来理解这首诗。
  学生听这么一说,便来劲了。于是这位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把他们分成四个学习大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查寻相关资料,一组外出观察,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学习。在这个课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创设最大限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索。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学习平台中展示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把尽可能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节外生枝”,再适时地来点“和风细雨”,使之“枝繁叶茂”,这样的课堂才能是一派生机盎然。
  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研究设计了一种0.2 THz的步进频率雷达成像系统,带宽12 GHz,并利用逆合成孔径技术对物体进行二维高分辨成像。针对系统设计参数进行Matlab仿真,获得简单转台目标的二维逆合成孔
现代数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数据统计在数学学不好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如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一、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病害严重时可使棉花绝产,因此该病是限制老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抗枯、黄萎病性是棉花育种工作中选育新品种的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实现决策的
油葵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具有丰产、抗逆、油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等优良特性,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油葵已经与油菜、花生、芝麻、胡麻组成我国五大油料作物.
小学语文课的教育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已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能力。而通过与课堂教学要求有着内在一致性的人文意境的创设,能够使文字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由于语文课自身所具备的对学生内心价值的关怀功能,也使得人文意境的创设,越来越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关注。本文拟通过解读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创设语文
1 当前主要做法 1.1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棉花遗传品质 1.1.1加大优新品种引育力度。一是搞好品比试验。为尽快从不断推陈出新的众多优新品种中筛选出最适宜江西省推广种植的
采用带法兰结构的TE。“圆柱谐振腔,用无损检测的方法测量薄板型微波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利用轴向模式匹配法对谐振腔内的电磁场进行了求解,给出了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