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在我们中学的语文教科书中随处可见,它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做好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国人喜欢吟诗作对,从古至今,含蓄的中国人都以诗作为表达自我感情的媒介,也许是因为诗歌语言凝练吧,也许是因为诗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吧,总之,诗歌往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情意。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难免会因为难于理解诗歌意蕴而出现排斥心理,具体表现为盲目地记录教师的分析,做着教案复印机的工作。这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原则,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鉴于此,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改变,而对诗歌的教学方式更须更改。对此,在进行诗歌教学设计时,我不仅思考着改变学生先前已经形成的模式化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更想方设法把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是以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效果来加以判断的。而主体型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其主旨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参与、探究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依靠诗歌的一双翅膀——联想与想象来进行诗歌学习。
一、美读与联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单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既然如此,学诗歌就更离不开读了,而美读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听磁带的范读,首先就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体验,初步感受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接着,分析理解诗歌后,我再让学生对诗歌的“三美”进行尝试性的诗歌美读体验。在体会美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或个人或小组朗读,再加上点背景音乐,使学生陶醉在诗歌的意境当中。已经被美读感染了的学生们仔细地看着课本,那优美的旋律仍在继续,那朗读者的婉转、激昂仍弥漫于空气中……学生们所表现出的高度热情,使我大为惊叹。课前,我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本课诗歌的探究。因此,当学生们读诗结束后,我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诗歌互问互答”为内容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有一个遐想的空间。
二、变读为写
语文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诗歌的创作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培养呢?我认为,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插入诗歌创作的训练是较好的方法。
还是以《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为例,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现代诗歌的特点,做了一些片段练习。如请学生口述诗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以画面内容来构诗,又或者让学生听音乐构一些简单的诗,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能力。
最后才让学生思考课后探究练习的第二题:仿写与下面一段诗句类似的文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学生经过斟酌,也能写出了一些诗句来。同时,我还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点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这表明,在学生的身上是有很多潜能的。
诗歌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都将面临的任务,而如何上好每一节有关诗歌内容的课,又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都将面临的挑战。只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我们教师对诗歌的教学任务一定会顺利、有效地完成。
(责任编辑 吕行)
中国人喜欢吟诗作对,从古至今,含蓄的中国人都以诗作为表达自我感情的媒介,也许是因为诗歌语言凝练吧,也许是因为诗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吧,总之,诗歌往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情意。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难免会因为难于理解诗歌意蕴而出现排斥心理,具体表现为盲目地记录教师的分析,做着教案复印机的工作。这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原则,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鉴于此,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改变,而对诗歌的教学方式更须更改。对此,在进行诗歌教学设计时,我不仅思考着改变学生先前已经形成的模式化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更想方设法把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是以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效果来加以判断的。而主体型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其主旨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参与、探究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依靠诗歌的一双翅膀——联想与想象来进行诗歌学习。
一、美读与联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单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既然如此,学诗歌就更离不开读了,而美读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听磁带的范读,首先就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体验,初步感受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接着,分析理解诗歌后,我再让学生对诗歌的“三美”进行尝试性的诗歌美读体验。在体会美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或个人或小组朗读,再加上点背景音乐,使学生陶醉在诗歌的意境当中。已经被美读感染了的学生们仔细地看着课本,那优美的旋律仍在继续,那朗读者的婉转、激昂仍弥漫于空气中……学生们所表现出的高度热情,使我大为惊叹。课前,我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本课诗歌的探究。因此,当学生们读诗结束后,我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诗歌互问互答”为内容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有一个遐想的空间。
二、变读为写
语文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诗歌的创作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培养呢?我认为,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插入诗歌创作的训练是较好的方法。
还是以《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为例,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现代诗歌的特点,做了一些片段练习。如请学生口述诗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以画面内容来构诗,又或者让学生听音乐构一些简单的诗,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能力。
最后才让学生思考课后探究练习的第二题:仿写与下面一段诗句类似的文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学生经过斟酌,也能写出了一些诗句来。同时,我还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点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这表明,在学生的身上是有很多潜能的。
诗歌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都将面临的任务,而如何上好每一节有关诗歌内容的课,又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都将面临的挑战。只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我们教师对诗歌的教学任务一定会顺利、有效地完成。
(责任编辑 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