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漂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复习更有效?复习究竟该做哪些事?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沟通联系、“串线织网”……道理似乎大家都懂,可操作起来却又难逃题海战术、吃大锅饭,很难分层施教,真正做到“因生而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其实,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这就给复习与整理教学增加了难度。课堂上难以顾及全班同学的个性需求,课堂上“因生而异”的查漏补缺工作也很难进行。“学生的问题就是资源、学生的错误就是通向成功的基点”,如果学生能像医生对病人那样,分析错例、对症下药,以错为药引,点燃思维之火,扫清思维障碍,一定提高学生探究能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因此,笔者在班级推行“错题漂流”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的操作办法: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碰到做错的题目,不立即涂改,而是用红笔在旁边写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过程。到了复习阶段,就将这些错题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让错题“漂”起来。
  错题在班内流动起来、“漂”起来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复述错因 点燃思维之火
  在错题“漂流”中,学生在说错因、说解题的思路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助益不少。因为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地暴露出自己思维的漏洞,并解在解读他人的错误原因时,才能对自己的思维漏洞和缺陷进行缝合和填补。
  如在复习《方程》单元,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学校里有篮球30个,比排球的4倍多6个,排球有多少个?学生的做法:(30 6)÷4=9(个)学校里有足球20个,比排球的2倍少4个,排球有多少个?学生的错误做法:(20-4)÷2=8(个)。
  在漂流过程中,可以全面清晰地看到这类题目的普遍错误、错误原因以及正确思维方法。因此,学生在复述错因时,就完善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有效避免再犯此类错误。
  二、借他人之错 扫清思维障碍
  面对易错题,学生常常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陷井”。让学生去分析“错例”和他学生经历正确解题过程的效果是天壤之别的。笔者就有亲身的体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如果将此题的正确解决、思维过程详细地讲解一遍,远不及让学生看他人的错题、错因和正解来的有效果。
  如复习《圆柱和圆锥》,当学生解决这类题会产生错误: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浇筑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时,高是多少?学生解:5×5×5÷75× 。学生把求高的方法错误的理解成h锥=V锥× ÷s
  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正确的解题方法,可能效果也不是很好,不妨换老师的讲解为学生之间的错题漂流,看看组内其他学生是如何订正、如何分析错误,同时看看错误做法后,得到数据是否何理。
  此类题目更无需老师过多的语言,从其他学生的错例及订正中,即可完全明了知识,能轻易地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二、漂流错例 培养探究能力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时时发生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绝不能单纯地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来加以纠正,而是必须要让学生依靠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特别是要以内在的“观念冲突”为前提。因此,要有效的帮助学生避免犯更多的错误,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错例”,而来自己本班、本组的错题及分析就是学生最好错例资源,让学生在漂流错例的过程中,自由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复习分数单元,这样的错题经常可见: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 米,第二次剪去1/4,哪一次剪去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 比 大,所以,第一次剪去的多。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第二剪了 ,说明第一次剪了 ,还是第一次剪的多。其实这样的问题和单位“1”的数量有关系,学生除了没有考虑清楚剪去的和单位的关系,还有的没有分辨清楚数量和分率。
  执教过的老师都会发现,这类题的错误率很高,可以说是屡做屡错,但在本单元复习整理时,本班同学着重交流这类错题,让学生带着“错误”去讨论、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此类题目的错误率也大大降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就是学习的宝贵资源,有效的利用错题,让错题“漂”起来,就能有效的复习。才能将复习与整理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做到踏实有力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月芳《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学数学学科》
  [2]《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3] 黎美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学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国内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有的高校已经明确提出了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本文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对创业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什么是创业型大学?  所谓创业型大学,也就是突破了传统“教学、研究、服务”的功能定位,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创办企业和发展产业等不同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之中的新型大学模式。与普通大学相比,创
【摘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感悟与做法。  【关键词】必修三特点 软肋 观念 导言课 课标 教学方式 唯物史观的运用  历史必修三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编写体例上,它延续了前两个必修本“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内容上看,它融合了哲学、科技、文学、艺术多个领域的知识,涉猎范围广、内容多,要点杂。就数量而言,文化史的模块仅次于政治史,远远多于经济史。因此加强文化史教学
摘要: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为主要导向的竖笛教学活动中,传统被判定为贬义的"滥竽充数"学吹竖笛的现象,具有新的正面的含义,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应在良好的合作氛围,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它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与承认学习差异的教学观,对于搞好竖笛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颇有意义。  关键词:滥竽充数 激发兴趣 宽松氛围 合作学习 共享成果  "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开启孩子心门的人,打开孩子的心灵,再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这才是教育万变不离的根本。  【关键词】教育纯真心灵交流  林格,当代中国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他大胆新奇的教育观念给中国教育刮来一阵清新的风。在教育专家林格看来,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
教学诸如《唐雎不辱使命》等文言文,只要我们做到下列三个方面,就有可能构建精彩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一、创设情境激情邀趣;二、深品细究其义自现;三、关注体验平等对话等。  新课改理念下的《2012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故此,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众多题材不一、内容丰富、情感美丽、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主题鲜明等文质兼美的中国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属于特教人的幸福?从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两年多,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有过挫折,有过失败,苦过、累过、哭过、笑过,却从来没有问自己一句:"幸福么?"  在我眼里,这些生来残疾的孩子就像是被大海遗弃的小海星,等待着重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恰恰是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所能够给予的。让一个个不幸的生命看到幸福的曙光,也许这就是我们特教人的幸福。  因为选择,所以幸福。选择特殊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强语感靠反复的体会。体会的步骤分为教师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体会从文章概貌(课文梗概)入手,继而段落、句子、词语。关键是采用适当方法做到感同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阅读教学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感弱。怎样增强学生的语感呢?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体会,体会,还是体会。先说明“体会”的内涵:根据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新编
【摘 要】兴趣和热情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就初中生写作文而言,老师更应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写作文是愉快的、轻松的,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几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 作文 需要 培养 轻松 愉快 兴趣 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不论做什么事,人们只有从内心产生了兴趣,投入了十分的
【摘要】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介绍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谈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兴趣实验设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实验阶段,现阶段我们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注重科学探究,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在物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导学生的专家,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通人的眼里,教师更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威尔逊说过,“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在关心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呢?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