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不够重视听说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中、高考成绩评价的指挥棒的影响。现在的考试,以书面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轻视甚至忽略了听说训练,使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听说训练形同虚设。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训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
第一,开展五分钟演讲活动。在晨读课中或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演讲活动。内容可以是语文教材每一单元后面的听说训练,也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让全班学生轮流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演讲三四次。
在开展演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师生要平等相处,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民主、生动的气氛,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刚开始演讲时,学生可能洋相百出,这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多嘉奖,使他们树立起演讲的信心。
第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教学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叶圣陶语)。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课堂上再让他们解答。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中,学生就会产生说话的动力,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热烈而活跃的局面。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历来都褒曹贬鲁,同学们想一想,鲁庄公是否值得赞美呢?”由于学生在课前对此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有不少学生谈到,如果不是鲁庄公的宽宏大度,善于采纳建议,纵有曹刿这匹“千里马”又能有何用?也有很多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发表了比较精辟的讲演。
另外,课堂教学还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我在教学《从三到万》时,先把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提取出来,让学生看后,先复述故事大意,然后合上书,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最后再来分析课文,研讨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三个见解的。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
第三,开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语文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外,还可适当开展以说话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所领会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我在课后主要开展故事会、朗读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学生看电影、电视以后,必有所感,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讲出来;在举行演讲比赛时,我还特意让班中演讲素质较好的学生当评委,让他们从演讲内容、语言、技巧和表情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演讲的积极性。
在课外活动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演讲的知识,有时还亲自示范,班里也订阅了有关演讲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和训练,学生们收益很大,演讲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四,把口语训练列入成绩考核,当众口试。为了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把口语训练纳入成绩考核当中,占成绩的10%。在期末评比中,我预先做好题目卡片,让学生抽签,考虑五分钟后,开始即兴演讲。演讲内容大多来自书本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由于平时得到了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少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以重新补考(当然内容要浅易)。学期末,班里评比“先进个人”和“三好学生”时,我也把口语能力作为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活动的日益广泛,如何培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智能型人才,成为我们教育的重要课题。我通过以上途径,经过中学三年的严格训练后,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敢说、爱说、会说了。另外,口语训练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说,学生的收益很大,成绩显著。
(责任编辑 刘宇帆)
第一,开展五分钟演讲活动。在晨读课中或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演讲活动。内容可以是语文教材每一单元后面的听说训练,也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让全班学生轮流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演讲三四次。
在开展演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师生要平等相处,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民主、生动的气氛,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刚开始演讲时,学生可能洋相百出,这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多嘉奖,使他们树立起演讲的信心。
第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教学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叶圣陶语)。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课堂上再让他们解答。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中,学生就会产生说话的动力,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热烈而活跃的局面。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历来都褒曹贬鲁,同学们想一想,鲁庄公是否值得赞美呢?”由于学生在课前对此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有不少学生谈到,如果不是鲁庄公的宽宏大度,善于采纳建议,纵有曹刿这匹“千里马”又能有何用?也有很多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发表了比较精辟的讲演。
另外,课堂教学还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我在教学《从三到万》时,先把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提取出来,让学生看后,先复述故事大意,然后合上书,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最后再来分析课文,研讨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三个见解的。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
第三,开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语文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外,还可适当开展以说话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所领会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我在课后主要开展故事会、朗读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学生看电影、电视以后,必有所感,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讲出来;在举行演讲比赛时,我还特意让班中演讲素质较好的学生当评委,让他们从演讲内容、语言、技巧和表情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演讲的积极性。
在课外活动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演讲的知识,有时还亲自示范,班里也订阅了有关演讲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和训练,学生们收益很大,演讲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四,把口语训练列入成绩考核,当众口试。为了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把口语训练纳入成绩考核当中,占成绩的10%。在期末评比中,我预先做好题目卡片,让学生抽签,考虑五分钟后,开始即兴演讲。演讲内容大多来自书本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由于平时得到了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少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以重新补考(当然内容要浅易)。学期末,班里评比“先进个人”和“三好学生”时,我也把口语能力作为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活动的日益广泛,如何培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智能型人才,成为我们教育的重要课题。我通过以上途径,经过中学三年的严格训练后,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敢说、爱说、会说了。另外,口语训练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说,学生的收益很大,成绩显著。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