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探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不够重视听说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中、高考成绩评价的指挥棒的影响。现在的考试,以书面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轻视甚至忽略了听说训练,使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听说训练形同虚设。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训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
  第一,开展五分钟演讲活动。在晨读课中或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演讲活动。内容可以是语文教材每一单元后面的听说训练,也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让全班学生轮流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演讲三四次。
  在开展演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师生要平等相处,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民主、生动的气氛,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刚开始演讲时,学生可能洋相百出,这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多嘉奖,使他们树立起演讲的信心。
  第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教学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叶圣陶语)。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设计好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课堂上再让他们解答。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中,学生就会产生说话的动力,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热烈而活跃的局面。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历来都褒曹贬鲁,同学们想一想,鲁庄公是否值得赞美呢?”由于学生在课前对此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有不少学生谈到,如果不是鲁庄公的宽宏大度,善于采纳建议,纵有曹刿这匹“千里马”又能有何用?也有很多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发表了比较精辟的讲演。
  另外,课堂教学还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我在教学《从三到万》时,先把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提取出来,让学生看后,先复述故事大意,然后合上书,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最后再来分析课文,研讨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三个见解的。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
  第三,开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语文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外,还可适当开展以说话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所领会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我在课后主要开展故事会、朗读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学生看电影、电视以后,必有所感,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讲出来;在举行演讲比赛时,我还特意让班中演讲素质较好的学生当评委,让他们从演讲内容、语言、技巧和表情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演讲的积极性。
  在课外活动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演讲的知识,有时还亲自示范,班里也订阅了有关演讲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和训练,学生们收益很大,演讲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四,把口语训练列入成绩考核,当众口试。为了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把口语训练纳入成绩考核当中,占成绩的10%。在期末评比中,我预先做好题目卡片,让学生抽签,考虑五分钟后,开始即兴演讲。演讲内容大多来自书本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由于平时得到了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少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可以重新补考(当然内容要浅易)。学期末,班里评比“先进个人”和“三好学生”时,我也把口语能力作为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活动的日益广泛,如何培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智能型人才,成为我们教育的重要课题。我通过以上途径,经过中学三年的严格训练后,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敢说、爱说、会说了。另外,口语训练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说,学生的收益很大,成绩显著。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校园活动。新一轮课改强调课堂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课本剧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课本剧激发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词汇教学是个难点。有些中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中学生文言文水平提高很慢,教师出力不少,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文言词汇教学上。应当承认,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文言词汇,尤其是文言实词。  语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变化最快,这一特点无疑给阅读文言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文言实词,一则数量繁多,学生难以掌握;二则字义繁复,学生难以理解;三则用法不同,学生无所适从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至今,规范、科学的语言文字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上不规范的语言成分走进了现实,这无疑是对语言交际与传承功能的挑战,是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它能否在我们的语言世界中扎下根,其本身就是接受语言规范考验的过程。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影响了交流与沟通,那这种语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教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
在英语教学中,和谐的构建体现在情感和谐、认知和谐和发展和谐上。英语课堂上的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使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消除彼此间的意义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调、静止、枯燥,英语教学无法达到英语交流信息的目的。而且这种学习时间跨度长、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往往想到的是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原因是单纯的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成为完成考试、争取高分的手段,教师的填鸭式语法教学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困惑。而另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教或少教语法,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尽量避免了讲解
<正>海事,作为当今国家海洋事务管理的一部分,以及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与安全,伴随着周边环境、国家海洋和主权的需要,职能由来已久并日渐成熟。无论作为起源于公元前1800年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