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价值追求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教师们的讨论,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宝贵的实践智慧,在此,我尝试归纳一下大家的看法并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心得。
  基本价值 第一,我们进行主题活动研究也好,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研究也好,都是以此为手段寻求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二,如果我们时刻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我们就不会刻意地停留在宏观或中观层面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外在形式上,而会更多地关注我们和幼儿共同学习的每一个寻常时刻,思考每一个寻常时刻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
  基本规律 在设计课程或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个人的人格品质和学术素养必然会体现在其中。此外,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社会学习榜样,更受幼儿关注。因此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有不断与幼儿共同发展的热情,这是教师作为幼儿自我发展榜样的最重要的品质。第二,教师要努力发展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参与讨论的教师们在这两个方面有强烈的专业自觉性。我进一步想到,也许行政、教研、科研以及师训人员都需要一起来质疑和反思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近两年来我的一些感悟。
  2005年5月,美国幼儿音乐教育研究专家约翰先生第二次来中国,在讲学和交流期间,他鼓励我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音乐舞蹈资源。此后一年多,我多次深入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采风。原来的期望是多积累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资料,以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资源和更好地与世界音乐教育同行交流。但后来更大的收获却是,我发现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语汇,而是所有民族共同具有的音乐舞蹈哲学思想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模式,即在日常的、共同的、平等的、自愿参与的、既自由又暗含秩序的音乐舞蹈社交娱乐活动中,人们获得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促进了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这里,没有强迫,没有训练,也没有失败和自卑,所谓更好的东西和更新的创造是公众认可的结果,所谓不断的进步是自我追求的结果。
  2006年7月初至8月中旬又前往马来西亚、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参加了几个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在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中,我越来越多地感悟到,国际范围内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共同追求:首先,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成为幼儿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分享者而非教训者。其次,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采用更能吸引、激励幼儿参与审美活动的音乐舞蹈以及相关游戏资源和更富有吸引、激励作用的方法、步骤,以引发和保持幼儿主动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热情。再次,教师们努力协调模仿与创造、秩序与自由、感性与理性、自我接纳和自我超越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几乎所有研究者都强调要关注所有的发展要素,以及所谓“对立”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支撑的关系。
  总之,参与讨论的教师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实际操作方法,有机会建议我们在更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深入研讨。顺此也感谢《幼儿教育》杂志给予我们这次分享交流的机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