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穿透食管壁刺入心脏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37岁,因进食鱼肉后出现胸部疼痛并呕吐约6h伴疼痛加剧约5.5h来我院就诊.患者进食后感觉有鱼骨梗阻,无法吐出,自行吞食米饭后异常感觉消失,约150 min后出现胸部疼痛难忍并出现呕吐,尝试喝醋和吞饭后症状仍未改善,至当地医院就诊,约30 min后突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伴无法站立,遂转至我院.入院后胸透见异物位于食管中段,拟行胃镜下取出.术中内镜下距门齿27 cm处见鱼刺,一端已进入食管前壁,另一端随呼吸刺伤食管后壁(图1).为明确鱼刺刺入食管深度,行CT检查,结果示食管中段异物穿入心脏、心包积血(图2).遂转外科行急诊开胸手术,术中成功取出异物,长约5 cm,放置右胸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各l根后关胸,转重症监护病房.术后予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14 d后痊愈出院.

其他文献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凶险,是消化科常见急症之一。妊娠晚期合并SABP患者,如不及时处理,常会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既往多通过外科和产科联合手术治疗。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SABP患者成功施行了ERCP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多年来内科医生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微创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的出现为消化内科医生尤其是内镜医生带来了新的希望。NOTE同时具备了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优点,并且无瘢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把微创的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阶梯性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内镜联合腹腔镜阶梯性治疗(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例ERCP检查失败,其余39例(97.5%)纳人数据统计。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
双幽门畸形属于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主要为后天形成,可单独发生,亦可伴有食管或十二指肠重复畸形^[1]。目前,国内外有关双幽门的文献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末给予系统性、总结性介绍。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双幽门的内镜下表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我们以本院收治的以及文献检索到的双幽门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总结报道如下。
我院自2011年6月至8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大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同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也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少见疾病。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我院2005年至2012年经高清晰电子结肠镜检查1960例患者,发现结肠黑变病86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38%,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目的了解结肠腺瘤患者行电凝切除术后的复发情况。方法2000年至2008年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且符合入选标准者283例,根据患者基线肠镜时的病史及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肠腺瘤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患者0~2年、〉2~5年及〉5~8年累积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及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所有观察病例中,0~2年累积复发率为61%,〉2~5年累积复发率为81%,〉5~8年累积复发率为84%。COX回归分析发现,性别
患者男,47岁,因上腹不适伴黑便2个月至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全腹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
患者男,80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下腹正中为主,呈阵发性隐痛,排便后明显,大便干结,长期便秘,无黏液腔血便,无明显腹胀。
目的评价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8例行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28例共32处病变均经一次操作切除,操作时间18—60min,平均28.3min,切除标本直径6—20mm,平均12mm,全部标本基底无癌残留,术后病理证实黏膜内癌2例、黏膜下癌1例,其余25例均为鳞状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