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肠癌潜在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结合TCMSP数据库、《中国药典》与文献获取半夏泻心汤中7味中药相关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结肠癌预测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通路注释分析.利用Cytoscape及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结肠癌的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最后由Autodock Vina实现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该研究共筛选出半夏泻心汤190个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324个,涉及74个结肠癌潜在作用靶点.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STAT3,TP53,AKT1,TNF,IL6,SRC等11个关键靶点,槲皮素、β-谷甾醇、黄芩素、小檗碱、6-姜辣素等10个核心成分.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取679个GO条目,106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P53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芩素、小檗碱、甘草查耳酮A、6-姜辣素等成分与SRC,STAT3,TNF,IL6等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结果提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及抗炎作用起到抗结肠癌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半夏泻心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复方治疗结肠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探究霍山石斛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为关键调控基因定位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霍山石斛根、茎、叶组织为材料,比较二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