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天衣无缝。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设计 教学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语文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关键在于老师的开课导言即导语恰如其分,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天衣无缝。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复习法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见的导入法。一般由老师针对性地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中。复习新课不是单纯地复习旧知,而是为了引出新知。如讲小说这个单元之前,先提问:“小说的三元素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有关知识。由此导入新课,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小说单元的学习中。
  二、故事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一走进课堂,先讲一段与本课节有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故事只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先讲一段三国的故事,由此引出这位风流倜傥、英勇神武的少年英雄——周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效果自然好多了。导入法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初步领会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这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这样讲:“同学们,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学生回答,然后我说:“那《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接着教师板书题目,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
  四、倒叙法
  教师设置倒叙场景,采用倒叙方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化地描绘一幅生活的动人场景,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造成悬念,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如讲《祝福》这一课时,我给学生生动地描绘了祥林嫂流落街头凄惨可怜的情景,然后就此提问,祥林嫂到底为何变成这个样子?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悬念,从而导入新课。
  五、诗词名言法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读来朗朗上口,本能寓意深蕴,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可以给人美的享受。
  诗词语言要精练、生动、优美,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名言要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诗词、名言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故都的秋》这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有关秋的一些诗句,然后导入对故都的秋的学习。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全神贯注,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图示法
  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近距离地将读者与作者沟通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荷塘月色》这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图,学生边看图边联想,从而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由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热门话题导入法
  教师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适逢电视台播放《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的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你们了解《三国演义》中这些人物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其中一位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八、歌曲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用音乐感染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用歌曲导入极易引起思想共鸣,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由歌曲引入新课学习,一般教师准备好录音磁带,先播放一段歌曲。由歌曲和歌词的表情术语入手,引入新课。如我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听满文军的《懂你》,悠扬的旋律让学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感人的歌词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由此引出对母亲的感悟,从而引入新课。
  九、介绍背景
  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传达的信息,如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内容,或作者的身世背景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每一篇文章所讲的内容都发生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给学生介绍有关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总之,语文导语不只这几种,教师设计导语,最重要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上的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新课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发兴趣、穿插使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不可流于形式。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愿朋友们设计更好的导语,为每一堂语文课增添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
  [2]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食品行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对食品类专业《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首先介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其次详细阐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 食品科学 计算机应用 教学改革  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自动化、食品企业信息化、食品工程
摘 要: 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重要导向,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的考试方法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校在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面做了多样化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考核方式 网络考试 课程论文 口头答辩  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1],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既要考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物理实验考
摘 要: 美术教育教学是中小学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新理念,为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如何落实新课标,并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成为广大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学美术 新课程 教学改革 有效探究  美术教育教学是中小学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新理念,为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如
摘 要: 本文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教学及教材现状出发,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英语教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英语教材的策划思路,包括编写依据、编写理念、体系结构、教材特点、编写队伍等,为开发优质的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英语教材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高职英语 教材策划  引言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构
摘 要: 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其娱乐性、互动性与健身性更成学生与家长聚焦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小学体育教育正朝着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备更完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方向大步迈进,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简单  将体育课上成跑步课、广播体操课或体活课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plate,PFLP)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
摘 要: 邻里关系在现代早期英国乡村司法判案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居住地的邻近使邻居最有可能成为案件的发现者和举报者;邻里乡亲的言论在法官眼中是可信的法庭证词;为邻居请愿则是邻里感情对司法审判最高层次的影响方式。  关键词: 英国乡村社会 邻里关系 司法判案  在现代早期英国乡村社会关系中,邻里关系的作用不容忽视。村民们出生在同一个村庄或同一个教区,他们在这里成长、交友、结婚,不少人至死也没有离开过出
摘 要: 从高校专业教师角度出发,从不同方面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尊重和理解学生,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风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师德建设 综合素质 师生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是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