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沙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港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花园式园林城市,更是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城市。千百年来,沙洲人文荟萃,在这块锦绣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众多名贤俊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千百年来,从苏州第一个状元陆器(唐代)到泗港赵氏一门37位进士,到近代的著名文艺家和音乐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再到当代的张光斗、钱人元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张家港举办本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要借沙洲之底蕴、沙洲之灵气,铸现代化体育强市之机,广泛开展群众篮球活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沙洲作贡献。
  一、张家港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一)居民参与篮球的动机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健身体育的兴起是由人的根本需要所决定的。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需要是由社会发展至今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更多的民众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为了增强体力、增进健康,有的为了解闷,有的为了消遣,有的为了改善情绪,还有的为增加社会交往,促进情感交流。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表明,健身价值取向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最主要的动机。篮球运动的交往价值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今天日益受到重视,生活的高节奏,造成了人情的淡漠,而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密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理解、信任、团结与友谊,促进邻里和睦友好关系的建立。当然,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价值取向多集中在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上。
  (二)间接参与篮球运动的居民情绪高涨
  张家港举办的各种级别篮球比赛中,不参与篮球运动者中喜欢观看篮球比赛的人占相当比重,这部分人对篮球运动较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做观众。作为健身运动,参与者只有通过运动实践才能达到目的。观众只对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感兴趣,把观赏篮球赛而非参与篮球运动实践作为乐趣。当然,观赏比赛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既是对篮球技艺欣赏,又是对自身不能直接参与运动進行心理补偿,同样可以到达愉悦身心的目的,但不能发展体能,其精神和心理享受与运动实践者有明显的区别。张家港为了满足民众对高水平篮球欣赏需求,相继举办了村级篮球联赛,环太湖地区“骏马杯”篮球联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杨舍杯”全国篮球联赛(NBL)。愉悦民众身心、提高欣赏水平固然重要,如果能把间接参与人群转化直接参与人群,将是发展张家港市篮球人口或体育人口的重要途径。
  (三)参与篮球运动的形式多样化
  篮球运动是一项活动形式随意性很大的项目,讲究速度、力量、技术、战术,比赛时打法千变万化,动作组合多种多样。可以一个练习,也可以多个进行。既可以半场比赛,又可以全场进行。比赛可以1对1,也可以几个相对进行。调查显示,居民参加篮球运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比赛和基本动作练习为主,比赛中以3对3最多,这与现今流行的3人制篮球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张家港市乐余镇,为了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为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连续8年举办青少年暑期篮球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街头篮球。街头篮球的活动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既可以半场1对1、2对2、3对3、4对4,又可以单人单球或单人多球,利用身体各个部位完成对篮球的控制,形成独特的运动风格。比赛并不需要在正式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划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硬地,竖起一个篮球架,即可进行比赛,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竞技篮球运动有很大的不同。街头篮球是传统篮球比赛的一种延伸,也是篮球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街头篮球文化方面的消费类型属于参与性体育消费。它带给青年人的冲击主要是着装选择更加自由与前卫。宽松舒适、与众不同是青年服饰的特点,能体现自我风格是选择的标准。款式以各种长短套装、棉质T恤、帽衫及肥大的运动短裤为主,颜色搭配鲜艳夺目,图案以字母或运动形象为主。另外,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侧开拉链的运动裤、名牌运动鞋、棒球帽、包头等也是他们的行头。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染色的“鸡冠头”、耳环、贴纸文身、墨镜、随身听是他们的最爱。与传统篮球不同,街头篮球没有固定的规则,追求一种自由的境界。在玩街头篮球时,年轻人可以展现自我,释放内心的情绪,宣泄不满;他们不仅仅是在打球,而且是在宣泄,街头篮球是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街头篮球相对轻松,比较能激起创意,比较有机会以各种不同的新奇方式使球赛更有趣,更受青少年喜爱。
  (四)社区、街道(村、镇)配套设施齐全
  场馆设施是篮球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为此,张家港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的问题,保证居民的活动场所。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的同时,做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工作,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
  (五)以现代科技和新闻媒体为手段传播篮球文化
  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在张家港篮球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以现代科技报道、宣传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政府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的赛前大肆媒体渲染,既起到了宣传篮球文化的目的,又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篮球文化品位。同时,媒体也十分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比如各区、各村、各行业系统之间的比赛,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加强了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
  二、启示
  张家港在构建本市篮球文化过程中,始终以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发展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在打造篮球文化城市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篮球发展的目的,为建设和谐沙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篮球场馆设施建设上,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在媒体宣传上,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加强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不断提高张家港篮球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李元伟.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实践体育科研,2010,31(3):5-12.
  [2]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30-34.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用创造性思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高效课堂  一、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课堂。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需要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创建性思维。因此,英语教学的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提问仍然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但是,我们在随堂听课、日常行课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英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偏差或失误,需要加以克服,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质量。  一、课堂提问常常出现的偏差或失误  (一)量大质差事与愿为。有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本身的质量和效果或不在意或不在乎,凭经验和教学需要而简单地无节制大量提问,造成“地毯式轰炸”、“全方位出击”的高密度提
教学就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配角,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特别少,这样很难让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难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转换角色,师生加强互动,在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進的目的。  一、语言互动  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交流,但是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只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性的教育。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美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德育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 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
摘 要: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口号,而生存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  一、惨痛的代价  校园投毒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1997年,北京大学王晓龙投毒致受害人江林、陆晨光“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