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港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花园式园林城市,更是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城市。千百年来,沙洲人文荟萃,在这块锦绣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众多名贤俊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千百年来,从苏州第一个状元陆器(唐代)到泗港赵氏一门37位进士,到近代的著名文艺家和音乐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再到当代的张光斗、钱人元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张家港举办本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要借沙洲之底蕴、沙洲之灵气,铸现代化体育强市之机,广泛开展群众篮球活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沙洲作贡献。
一、张家港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一)居民参与篮球的动机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健身体育的兴起是由人的根本需要所决定的。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需要是由社会发展至今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更多的民众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为了增强体力、增进健康,有的为了解闷,有的为了消遣,有的为了改善情绪,还有的为增加社会交往,促进情感交流。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表明,健身价值取向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最主要的动机。篮球运动的交往价值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今天日益受到重视,生活的高节奏,造成了人情的淡漠,而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密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理解、信任、团结与友谊,促进邻里和睦友好关系的建立。当然,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价值取向多集中在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上。
(二)间接参与篮球运动的居民情绪高涨
张家港举办的各种级别篮球比赛中,不参与篮球运动者中喜欢观看篮球比赛的人占相当比重,这部分人对篮球运动较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做观众。作为健身运动,参与者只有通过运动实践才能达到目的。观众只对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感兴趣,把观赏篮球赛而非参与篮球运动实践作为乐趣。当然,观赏比赛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既是对篮球技艺欣赏,又是对自身不能直接参与运动進行心理补偿,同样可以到达愉悦身心的目的,但不能发展体能,其精神和心理享受与运动实践者有明显的区别。张家港为了满足民众对高水平篮球欣赏需求,相继举办了村级篮球联赛,环太湖地区“骏马杯”篮球联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杨舍杯”全国篮球联赛(NBL)。愉悦民众身心、提高欣赏水平固然重要,如果能把间接参与人群转化直接参与人群,将是发展张家港市篮球人口或体育人口的重要途径。
(三)参与篮球运动的形式多样化
篮球运动是一项活动形式随意性很大的项目,讲究速度、力量、技术、战术,比赛时打法千变万化,动作组合多种多样。可以一个练习,也可以多个进行。既可以半场比赛,又可以全场进行。比赛可以1对1,也可以几个相对进行。调查显示,居民参加篮球运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比赛和基本动作练习为主,比赛中以3对3最多,这与现今流行的3人制篮球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张家港市乐余镇,为了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为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连续8年举办青少年暑期篮球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街头篮球。街头篮球的活动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既可以半场1对1、2对2、3对3、4对4,又可以单人单球或单人多球,利用身体各个部位完成对篮球的控制,形成独特的运动风格。比赛并不需要在正式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划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硬地,竖起一个篮球架,即可进行比赛,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竞技篮球运动有很大的不同。街头篮球是传统篮球比赛的一种延伸,也是篮球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街头篮球文化方面的消费类型属于参与性体育消费。它带给青年人的冲击主要是着装选择更加自由与前卫。宽松舒适、与众不同是青年服饰的特点,能体现自我风格是选择的标准。款式以各种长短套装、棉质T恤、帽衫及肥大的运动短裤为主,颜色搭配鲜艳夺目,图案以字母或运动形象为主。另外,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侧开拉链的运动裤、名牌运动鞋、棒球帽、包头等也是他们的行头。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染色的“鸡冠头”、耳环、贴纸文身、墨镜、随身听是他们的最爱。与传统篮球不同,街头篮球没有固定的规则,追求一种自由的境界。在玩街头篮球时,年轻人可以展现自我,释放内心的情绪,宣泄不满;他们不仅仅是在打球,而且是在宣泄,街头篮球是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街头篮球相对轻松,比较能激起创意,比较有机会以各种不同的新奇方式使球赛更有趣,更受青少年喜爱。
(四)社区、街道(村、镇)配套设施齐全
场馆设施是篮球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为此,张家港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的问题,保证居民的活动场所。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的同时,做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工作,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
(五)以现代科技和新闻媒体为手段传播篮球文化
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在张家港篮球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以现代科技报道、宣传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政府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的赛前大肆媒体渲染,既起到了宣传篮球文化的目的,又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篮球文化品位。同时,媒体也十分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比如各区、各村、各行业系统之间的比赛,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加强了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
二、启示
张家港在构建本市篮球文化过程中,始终以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发展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在打造篮球文化城市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篮球发展的目的,为建设和谐沙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篮球场馆设施建设上,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在媒体宣传上,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加强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不断提高张家港篮球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李元伟.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实践体育科研,2010,31(3):5-12.
[2]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30-34.
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张家港举办本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要借沙洲之底蕴、沙洲之灵气,铸现代化体育强市之机,广泛开展群众篮球活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沙洲作贡献。
一、张家港篮球运动开展现状
(一)居民参与篮球的动机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健身体育的兴起是由人的根本需要所决定的。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需要是由社会发展至今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更多的民众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为了增强体力、增进健康,有的为了解闷,有的为了消遣,有的为了改善情绪,还有的为增加社会交往,促进情感交流。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表明,健身价值取向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最主要的动机。篮球运动的交往价值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今天日益受到重视,生活的高节奏,造成了人情的淡漠,而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密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理解、信任、团结与友谊,促进邻里和睦友好关系的建立。当然,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价值取向多集中在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上。
(二)间接参与篮球运动的居民情绪高涨
张家港举办的各种级别篮球比赛中,不参与篮球运动者中喜欢观看篮球比赛的人占相当比重,这部分人对篮球运动较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做观众。作为健身运动,参与者只有通过运动实践才能达到目的。观众只对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感兴趣,把观赏篮球赛而非参与篮球运动实践作为乐趣。当然,观赏比赛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既是对篮球技艺欣赏,又是对自身不能直接参与运动進行心理补偿,同样可以到达愉悦身心的目的,但不能发展体能,其精神和心理享受与运动实践者有明显的区别。张家港为了满足民众对高水平篮球欣赏需求,相继举办了村级篮球联赛,环太湖地区“骏马杯”篮球联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杨舍杯”全国篮球联赛(NBL)。愉悦民众身心、提高欣赏水平固然重要,如果能把间接参与人群转化直接参与人群,将是发展张家港市篮球人口或体育人口的重要途径。
(三)参与篮球运动的形式多样化
篮球运动是一项活动形式随意性很大的项目,讲究速度、力量、技术、战术,比赛时打法千变万化,动作组合多种多样。可以一个练习,也可以多个进行。既可以半场比赛,又可以全场进行。比赛可以1对1,也可以几个相对进行。调查显示,居民参加篮球运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比赛和基本动作练习为主,比赛中以3对3最多,这与现今流行的3人制篮球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张家港市乐余镇,为了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为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连续8年举办青少年暑期篮球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街头篮球。街头篮球的活动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既可以半场1对1、2对2、3对3、4对4,又可以单人单球或单人多球,利用身体各个部位完成对篮球的控制,形成独特的运动风格。比赛并不需要在正式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划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硬地,竖起一个篮球架,即可进行比赛,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竞技篮球运动有很大的不同。街头篮球是传统篮球比赛的一种延伸,也是篮球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街头篮球文化方面的消费类型属于参与性体育消费。它带给青年人的冲击主要是着装选择更加自由与前卫。宽松舒适、与众不同是青年服饰的特点,能体现自我风格是选择的标准。款式以各种长短套装、棉质T恤、帽衫及肥大的运动短裤为主,颜色搭配鲜艳夺目,图案以字母或运动形象为主。另外,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侧开拉链的运动裤、名牌运动鞋、棒球帽、包头等也是他们的行头。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染色的“鸡冠头”、耳环、贴纸文身、墨镜、随身听是他们的最爱。与传统篮球不同,街头篮球没有固定的规则,追求一种自由的境界。在玩街头篮球时,年轻人可以展现自我,释放内心的情绪,宣泄不满;他们不仅仅是在打球,而且是在宣泄,街头篮球是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街头篮球相对轻松,比较能激起创意,比较有机会以各种不同的新奇方式使球赛更有趣,更受青少年喜爱。
(四)社区、街道(村、镇)配套设施齐全
场馆设施是篮球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为此,张家港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的问题,保证居民的活动场所。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的同时,做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工作,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
(五)以现代科技和新闻媒体为手段传播篮球文化
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在张家港篮球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以现代科技报道、宣传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政府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的赛前大肆媒体渲染,既起到了宣传篮球文化的目的,又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篮球文化品位。同时,媒体也十分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比如各区、各村、各行业系统之间的比赛,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加强了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
二、启示
张家港在构建本市篮球文化过程中,始终以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发展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在打造篮球文化城市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篮球发展的目的,为建设和谐沙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篮球场馆设施建设上,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了足够的保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为促进张家港篮球文化建设给予物质保障。在媒体宣传上,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篮球文化,积极关注基层举办篮球赛事和群众身边发展的篮球故事,加强对非体育人口或潜在的体育人口的宣传,使更多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被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承办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不断提高张家港篮球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李元伟.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实践体育科研,2010,31(3):5-12.
[2]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