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记者眼中的中国汽车

来源 :市场观察·广告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ubaiji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超
  精音(中国)公共关系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VOICEONE-APR联合体副执行长
  
  在英国出差的某个中午,Jeff帮我约了英国著名的汽车记者Mark Bursa(马克布鲁萨)一起吃韩国烧烤,Jeff说这家伙的文章不仅在影响欧洲的消费者,同时也在影响欧洲的媒体。就是我们所谓的媒体大腕。这位不修边幅的大腕主要报道方向是新兴市场,因此对于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和企业的研究很深厚。
  牛津街某个街角的这家韩国餐馆的口味和国内的相去甚远,这就让我有充分的注意力关注到话题而不是菜色。
  席间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中国汽车品牌是哪些?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说中国最有可能在全球成功的品牌是长城和比亚迪。
  在他对于长城可能成功的原因中,他认为长城的造型是最国际化的,而且长城专注于SUV领域,这就会让它的品牌在细分领域成功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强。
  他推崇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拥有领先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时代这将是汽车竞争的核心。
  而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不是上汽、奇瑞、长安等等。他的回答也非常简单:奇瑞的英文名称有不好的意思,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会起这样的名字,而荣威念起来和Wrong Way(错误的道路)一样,谁会愿意选择一个错误道路品牌的汽车呢?APR的新执行长Marco对此甚至做出特别难以理解的表情。
  由此,我总结出他的观点: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设计、技术和品牌,看起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和品牌声誉有关。品牌理念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涵盖推广层面的问题,而且在设计研发和生产中全面浸透品牌思想。Mark拿出他的NOKIA手机说,“虽然它的生产地在中国,但是我购买的是NOKIA。”
  我想大概因为我是中国人的缘故,所以他并没有很激烈的去批评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我们经常见到出口形势一片大好的报道,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一些媒体对于中国汽车猛烈抨击的报道,欧洲的媒体对于中国汽车的评价中70%以上属于批评,低于30%属于中肯描述,所有的媒体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正面的报道。
  可是,这些报道似乎并没有引起中国品牌的重视,中国汽车给欧洲人留下的仅仅是廉价、粗制滥造、没有安全等等这样的认知,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起不好。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从陆风到华晨,先进入欧洲的品牌几乎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销售基本上无法开展。这与日本和韩国品牌在欧洲的表现截然相反,今天在伦敦的街头随处可见丰田和现代,而且丰田等品牌在媒体中的声誉也很高。
  为什么在国内呼风唤雨的自主品牌到了欧洲就抓瞎了呢?Mark说,中国的领导人还没有建立品牌声誉的认知。我认同他的观点。中国汽车公司的领导人需要更正一下思维,进入一个市场并不代表着建立了办事处或者销售网络,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植于这个市场。根植市场的核心是什么?是根植于公众的心中。这个道理在国内贯彻得很好,但是到了国外就完全走样了。
  中國汽车品牌进入欧洲前,基本上都没有聘请专门的公关人员和专业公关公司,缺乏和欧洲媒体的交流和沟通,在消费者进入销售店之前也缺乏和消费者的沟通。中国品牌总是试图通过廉价这个招牌就快速地打开市场,这样的愿望看起来很不切实际。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品牌输出地,欧洲本地对于品牌的推崇无与伦比。在这个市场上,没有声誉可能真的就没有一切。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利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对加工中心改造的过程。重点分析了840D的特点、各模块的连接安装和PLC程序结构,并对840D的初始化和机床数据的调整以及驱动的配置作了阐述。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一种发展趋势,它的启动最早可以追溯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的"地理大发现",而15世纪早期中国郑和七下西洋揭开了这个伟大的"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本文简要的概述了在人工挖孔桩施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人工挖孔桩施工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手段,以期为以后的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参考作用。
随着"外电入鲁"进程加速,含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大电网调度控制对控制系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介绍山东已投运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从软硬件架构、数据平台技术、人机交互及可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是将机电暂态和中长期动态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的仿真计算。通过对电力系统长过程动态稳定特性的模拟分析,了解系统中长期失稳的动态特性机理,对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智能驾驶热潮的兴起,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方兴未艾,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作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园林工程成本的逐年递增,很多资金投入进去却没有任何效果,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