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备课 教师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人,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要使学生能够喜欢你所教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只有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拟好实施教学的计划,才能保证在上课时达到教学的各项目标。因此,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能否认真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备课怎样才算认真,才算深入?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备课堂作业。
一、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多种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指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依据。无论是哪门学科,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地反复学习和钻研大纲,从而明确教学的性质与任务,理解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的内容与安排,认识所教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平时备课一定要认真对照大纲,用以指导编写教案,这样才能使大纲的精神贯彻于整个备课工作的始终。
二、备教材
备课要钻研教材,它是整个备课工作的主体部分。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做事前要认真准备。钻研教材也是如此,上一节课需要教师用多日之功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学习和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了如指掌。主要内容记得牢、讲得出,讲的准、讲的活。有的教师课上不好,往往出在对教材的认识太肤浅,所以上起课来,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钻研教材要做到“三熟”,一是熟練掌握所教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有关的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二是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是熟悉所教教材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处,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在上课的时候做到用着教材却又跳出教材,以教材为本,却又摆脱教材束缚。总之,钻研教材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它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备学生
备课要备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因为教材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不难掌握。可是备学生就不同了,教学过程是学生由了解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由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了解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辅导,教师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之,了解学生既不是举手之劳,又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经常的而又非常艺术的工作。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一点点的进步;注意在感情上与学生沟通,使他们真正在感情上接受你,愿意和你接近,愿意向你诉说包括学习在内的一切苦辣酸甜,而且你又不能真正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一切困难,你就将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四、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哪些方法对自己当前的教学情境来说是最好的,这些方法又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灵活运用达到最佳组合。
应当注意的是选择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有利于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有利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知识和技能、能力和智力的整体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有利于知识传播。恰当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恰当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物质保证,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教学内容本身的直观性和抽象性是选择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非常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教具、挂图、黑板、展台、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有机地使用,有利于集中吸引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教材。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极大的意义。
六、备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都把提问当做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课堂提问要注意确切性、系统性、层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七、备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板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处理教材的方法和意图。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掌握教学重点,并对学生增强记忆、启迪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对板书内容形式、版面安排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要注意板面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要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主干,书写要工整,字体要规范,布局要合理,要图文并茂,直观性要强,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板书。
八、备作业
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既要依靠课内的学习,也有赖于学生课后的练习与作业,所以布置适量的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加强基本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钻研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及时地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备课时都要精心设计,严格掌握作业的量与质的关系、梯度关系、难与易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注意精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符合大纲与教材的要求。这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双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
总之,备课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个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备课的人当然不能成为一名教师,而一个从来不愿意认真备课的教师,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常梅主编,《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九州图书出版社
[2] 蒋宗尧编,《中级教师教学使用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刘显国编,《说课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关键词:备课 教师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人,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要使学生能够喜欢你所教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只有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拟好实施教学的计划,才能保证在上课时达到教学的各项目标。因此,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能否认真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备课怎样才算认真,才算深入?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备课堂作业。
一、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多种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指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依据。无论是哪门学科,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地反复学习和钻研大纲,从而明确教学的性质与任务,理解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的内容与安排,认识所教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平时备课一定要认真对照大纲,用以指导编写教案,这样才能使大纲的精神贯彻于整个备课工作的始终。
二、备教材
备课要钻研教材,它是整个备课工作的主体部分。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做事前要认真准备。钻研教材也是如此,上一节课需要教师用多日之功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学习和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了如指掌。主要内容记得牢、讲得出,讲的准、讲的活。有的教师课上不好,往往出在对教材的认识太肤浅,所以上起课来,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钻研教材要做到“三熟”,一是熟練掌握所教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有关的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二是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是熟悉所教教材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处,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在上课的时候做到用着教材却又跳出教材,以教材为本,却又摆脱教材束缚。总之,钻研教材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它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备学生
备课要备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因为教材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不难掌握。可是备学生就不同了,教学过程是学生由了解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由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了解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辅导,教师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之,了解学生既不是举手之劳,又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经常的而又非常艺术的工作。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一点点的进步;注意在感情上与学生沟通,使他们真正在感情上接受你,愿意和你接近,愿意向你诉说包括学习在内的一切苦辣酸甜,而且你又不能真正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一切困难,你就将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四、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哪些方法对自己当前的教学情境来说是最好的,这些方法又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灵活运用达到最佳组合。
应当注意的是选择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有利于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有利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知识和技能、能力和智力的整体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有利于知识传播。恰当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恰当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物质保证,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教学内容本身的直观性和抽象性是选择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非常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教具、挂图、黑板、展台、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等有机地使用,有利于集中吸引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教材。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极大的意义。
六、备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都把提问当做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课堂提问要注意确切性、系统性、层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七、备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板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处理教材的方法和意图。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掌握教学重点,并对学生增强记忆、启迪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对板书内容形式、版面安排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要注意板面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要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主干,书写要工整,字体要规范,布局要合理,要图文并茂,直观性要强,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板书。
八、备作业
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既要依靠课内的学习,也有赖于学生课后的练习与作业,所以布置适量的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加强基本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钻研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及时地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备课时都要精心设计,严格掌握作业的量与质的关系、梯度关系、难与易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注意精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符合大纲与教材的要求。这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双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
总之,备课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个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备课的人当然不能成为一名教师,而一个从来不愿意认真备课的教师,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常梅主编,《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九州图书出版社
[2] 蒋宗尧编,《中级教师教学使用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刘显国编,《说课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