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MoSi2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来源 :中国稀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M 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不同载荷条件下稀土 /MoSi2 复合材料与 45钢配对件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SEM观察了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和X射线分析了磨屑相组成 ,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 :稀土 /MoSi2 和MoSi2 与 45钢干摩擦时 ,在负荷不超过 15 0N的范围内 ,其摩擦系数 μ和磨损率W与负荷p间较好地满足关系式 :W(或 μ) =a +bp +cp2 +dp3+ep4 ;两种材料均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在 80~12 0N范围 ,稀土 /MoSi2 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比纯MoSi2 材料的至少降低了 65 % ;稀土 /MoSi2 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 MoSi2 composites and 45 steel counterpart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by M 2 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 Morphology of surface of the friction pair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analyzed by SEM. And explored its wear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μ and the wear rate W and the load p satisfy the relation of W (or μ) = 0 in the dry friction of rare earth / MoSi2, MoSi2 and 45 steel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oad does not exceed 15 0N. a + bp + cp2 + dp3 + ep4. Both materials have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 In the range of 80-1200N, the wear rate of rare earth / MoSi2 composites is reduced by at least 65%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MoSi2.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material is mainly adhesive wear
其他文献
微操作手是微操作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制的压电陶瓷管驱动三自由度集成式微操作手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微操作手的位置闭环控制 ,提出了模糊 -比例积分控制方
针对某军用长输管道系统,提出了实现泄漏诊断专家系统的技术原理、途径和方法,给出了泄漏诊断专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介绍了面向对象结构知识的框架描述、经验知识、机理模型
针对过程装备中经常遇到的圆柱壳双开孔-接管结构模型,以ANSYS10.0为平台,Visual Basic6.0和APDL语言为开发工具,进行了参数化有限元平台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并进一步
为了提高旋转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提出了基于粗糙集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旋转设备故障诊断方法,讨论了如何进行数据选择、离散及约简方法,用粗糙集提取出旋转设备
用流变相反应和前驱物热分解法,在约350℃的温度下合成了氧化亚锡基可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RD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氧化亚锡基负极材料Sn
基于现有的BS型过卷缓冲装置,提出了在初始的缓冲过程中可变制动力的方法,并构建了由过卷缓冲装置、单向过卷缓冲梁、弹性防撞梁,缓冲绳、缓冲器、缓冲托罐装置等组成的高可
认为信息资源的界定是研究信息资源管理(IRM)和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起点;IRM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IRM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理论,IRM理论是IRM思想的荟萃;IRM管理思想的两
提出了一种嘈杂环境下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方法.采用基于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双门限端点检测算法,不但可以减少语音数据的存储量及处理时间,而且能排除无语音段的干扰噪声,从
把稀土发光材料(红粉或蓝粉)和分散剂放入碱性化学镀铜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在铜或钢基体上可以获得某种特定用途的含稀土的铜基复合镀层.用波长为254nm(或365nm)紫外光照射和X
研究大庆长垣各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证实,油田稳产期结束后,产量将以n=0.5的双曲线规律递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计算油田储采比的理论公式,并对油田合理储采比进行了论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