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小天地 主题悦读大视野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兴趣,启智导思,积累运用,从语言文字上着力,用语文的手段来实现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同时要有文化意识,从“小教材”走向“大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设计立足于母语文化学习,在文本、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内容与形式、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的相融为一。
  【关键词】本真语文;拓展阅读;文化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认识“宇宙、黑暗、气息、隆隆、辽阔、奔流不息、滋润、创造”等词语,会写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盘古为开创天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受盘古伟大的精神以及神话故事的特点。
  3.通过群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理解“轻而清”“重而浊”等词语的意思,想象盘古开天地的宏大画面。
  2.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海量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探讨、角色体验、自主阅读
  【教学过程】
  一、独上高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开门见山,渲染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神话故事,感受梦幻一样的世界。
  背景音乐响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2.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让学生谈谈听了老师的朗读,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导入课题。(板书:盘古开天地)理解“开”在全文是“开辟、创造”的意思。
  【设计意图】
  空灵、变幻的背景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迅速把学生带入到神话的情境中,通过想象画面唤起原认知,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衣带渐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预学案检查预习效果
  听写词语:宇宙 混沌 漆黑 抡起 黑暗 猛劈 渐渐 缓缓 一丈 气息 隆隆 辽阔 奔流不息 滋润
  同桌检查,重点指导“抡”“隆”,区别“抡——抢”
  填空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把话有层次、有重点地说清楚。
  盘古用斧头把宇宙劈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越长越高形成了天地,他累得倒下后,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
  2.默读课文,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勾画批注感受深刻的句子。
  【设计意图】
  独立自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设计好预习内容,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和方法指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仍然要注重积累词语、指导书写,这是打好语文基本功的必备条件。
  三、众里寻他——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交流阅读心得,浅谈印象,初步感受神奇。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梳理提升,突破重难点。
  (1)劈开黑暗
  出示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从“混沌”“漆黑”“猛劈”“巨响”引导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混沌黑暗”的状态以及用斧头劈开黑暗时的情景,感受故事宏伟的气势。
  找出本段的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说说哪些事物“轻”哪些“重”,哪些“清”哪些“浊”,感受离奇的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和变化。
  (2)撑开天地
  出示句子:
  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倒了下去。
  理解“一丈”的意思,从“顶”“蹬”“长”“倒”想象并说说盘古顶天立地撑开天地的情形以及盘古随着天地距离的变化而长高、累倒的画面,感受神奇,体会他的辛苦。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化育万物
  出示句子: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说说盘古累倒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自然万物是怎么形成的。
  从“……”入手激发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导排比句朗读。
  【设计意图】
  从有特定义项的关键词语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准确表达,用锤炼语言的方式来实现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通过感情朗读加深体验,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和宏大的画面之美。
  四、蓦然回首——表演体验,升华情感
  1.指名学生表演盘古顶天立地撑开天地的情景,几个学生扮演记者穿越到远古时代采访盘古。
  预设:
  记者1:盘古,你这么一直撑着累不累?
  盘古:当然累啊,我的腰都快断了,好痛好痛!
  记者2:盘古,你为什么不放弃呢,天地已经打开了呀?
  盘古:我要一直撑下去,长下去,要是天地再合起来了,这世界又是黑暗一片了。
  ……
  2.用几句话来赞美盘古。
  师总结:丰富的想象,恢宏的画面,这个充满魅力的神话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无私奉献的天神——盘古,是他创造了我们生活的天地,创造了神奇的大自然!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喜爱的表演形式拉近與文本、人物的距离,活泼而不游离,在访谈情境中锻炼思维,准确表达,在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同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灯火阑珊——主题阅读,开阔视野
  1.文白对比读盘古
  出示《艺文类聚》文言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阅读,感受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这个神话故事的历史渊源。
  2.群文阅读知神话
  出示《后羿射日》和《精卫填海》两则神话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
  3.课外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班上开一个故事会。
  【设计意图】
  文白对比阅读、群文阅读、课外整本书阅读,从体裁、数量上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还有更为深广的文化之旅。
  【教学设计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从课前预学、课中探讨、课后拓读三个梯度出发,以兴趣为出发点,语言训练为抓手,阅读体验为重点,开启智慧,开阔视野,促进积累。教学简约,形式活泼,回归语文本真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想象一下,当夜幕降临时,你坐着的椅子就会变成沙发;当你在房间中行走时,所有家具都为你让路。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未来这些场景都将成为现实。  家具机器人Roombot采用模块设计,类似正方体的骰子,每个模块都有电池、3個电动机支持其运动,只需要10个模块就可以组合成一系列家具。目前,研究人员更多的是在考虑利用Roombots为老人服务,如让桌椅自动走向他们或为他们倒水等。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通过多角度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生活能力,进而培养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以教學实际为基础,教师不应局限于课前的预设,结合思维训练的新问题、新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合理并善于
2014年2月20日,一场简单而特殊的结婚仪式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里举行:来日不多的晚期肝癌病人王芳担任主婚人,将前夫林立宇的手交到了其初恋女友申华的手里。随后,她写下遗嘱,将自己名下所有的财产转到了申华和林立宇名下。王芳远在加拿大留学的独生子林墨轩迅速回国,紧急阻击母亲这种近乎愚蠢的做法。  然而,王芳不为所动,她的坚持究竟为了什么?在本刊记者的跟踪采访下,一个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责任
【摘要】名物词是对具体特定物的称谓。我们在对《庄子》进行名物词甄选、探源、系联等研究工作过程中,共收集到有关器物(具)类名物词71组,本文特以“椁”为例,通过对它进行释义、探源以及系联同源等工作,发掘出“椁”一词的词源义,同时系联出和“椁”相关的“郭”“廓”“霩”“鞹”等一系列同源词。  【关键词】名物词;椁;探源;系联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已
2018年1月,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一小区居民家中,亲人们正在为80岁的老爷爷过生日,不料10岁的重孙子晓晓一个人趁众人不注意,悄悄来到阳台,从三楼纵身而下,惨剧一瞬间发生!  老爷爷过生日,十龄童为何跳楼?这个生日聚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幸福家庭毁于一旦,孽情从创业开始  2017年中秋节前夕,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的江涛,突然回家,他提出,自己与女友张珊已同居两年,想带回家过中秋节。母亲陈云清当即回绝:“
以科学、劳动技能、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以及教育改革与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根据最近对某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情况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情况报告和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   因为   风,从不要求小草   回答,为什么他经过   她就不能不动摇   因为他知道,而你,   你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   我们有这样的智慧   也就够了。   闪电,从不询问眼睛   为什么,他经过时,要闭上   因为他知道,它说不出   有些道理   难以言传   高尚的人宁愿,会意   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已   因为他是日出
小夕和伊娃去西北书城10楼办事,结束后,两人走进电梯,却都忘记按“1”楼,结果电梯上到了16楼。此时,小夕手机响了起来,她一个箭步冲了出去接电话。伊娃发现是16楼,大叫:“小夕,这是16楼,不是1樓!”  小夕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置若罔闻地继续打电话,伊娃独自默默乘坐电梯到了1楼。  若干分钟后,小夕追上伊娃。  伊娃说:“看在我们智商值都不超过10的份子上,我们可以当朋友。”  “我就说嘛,像我
【摘要】语文教材应是由导学系统、练习系统、文选系统、知识系统共同构成的。对于教材中文选系统、知识系统的研究之路从未停止。而导学系统、练习系统这类“助学系统”,教师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备课或是教学研究中都关注得比较少,以至于没能将“助学系统”的功效发挥出来。本文就“助学系统”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一文探究此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
上个月,我到一个监狱采访管教的故事,偶遇赵基。他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我顺口向管教打听他。管教告诉我,他的罪名是杀人未遂,判的死缓。管教说这小伙子运气不错,一年了,还有个女孩定期来看他。我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再三请管教帮我跟他沟通,最终赵基同意接受我的采访。因涉及隐私,文中人名做了处理。  以下内容,根据赵基的讲述撰写。穷小子恋上女神,半路却杀出个暴发户  我叫赵基,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毫州市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