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初中数学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发挥着巨大的优势,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数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被数学教师广泛应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即结合教学实际,对于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说说笔者的理性思考。
1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自然学科,有些概念、原理、公式、法则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符号和线条”化成“形象的卡通动画”,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创设出学生容易理解的、更为形象、生动的感染力更强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引“生”入胜。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技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课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运用Flash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亲自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抽象性也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动画展示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内容时,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住。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的演示:先在屏幕上闪烁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射线”就形成了。接着通过线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教师这时可以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了理性认识。同理,线段、直线也这样教学,在多媒体演示的同时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加深对“线”的特征的掌握,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并能在今后的练习中运用有余。
2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思想有误区,加上教师业务素质和电脑水平的影响,从而使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应该引起所有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首先,多媒体的滥用。因为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于课堂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一些教师在思想上有误区,认为不使用多媒体就是落后,因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多媒体,整堂课都在放映课件,导致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多媒体的依赖。这种情况表现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非常有依赖性,如果碰到意外情况比如停电等,在无法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就无法讲课,完全丧失基本的授课技能;或者勉强讲课,结果却差强人意。
再次,多媒体成为课堂主导。教师滥用多媒体,使得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电脑的播放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和学生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主导地位渐趋丧失,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不出来。这样的教学和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由“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结果是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跟着多媒体记录知识,眼花缭乱之余知识没有掌握,能力没有提高,师生交流互动很少。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课件设计太花哨,干扰了课堂教学。有一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件的制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过犹不及,太过花哨的课件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比如版面的四周布满图案,翻页的声音比较夸张,等等,这些都会淡化教学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中的理性思考
3.1 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不能依赖
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如果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所学内容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就没有必要非要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教师要明白,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管技术多么先进,也只是起辅助作用,千万不能对多媒体产生依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能滥用,也不能依赖,避免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
3.2 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和互动,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抓好整个课堂的情绪,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机器无法做到的。同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授了多少知识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了多少能力。所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和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和谐、融洽、充满活力。
3.3 课件的制作要简洁、实用
数学课件要简洁,只要能良好地表达出教学内容即可;数学课件也要以实用为主,不能太花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电脑操作水平,制作出符合课堂需求的课件。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形进行相应的改动,以适应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是个有益的补充。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待多媒体技术时要理性思考,合理使用,以便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军信.多媒体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96.
[2]王世谊.巧用多媒体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J].学生之友,2010(11):50.
[3]何东林.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利弊[J].读写算,2011(49).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八中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数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被数学教师广泛应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即结合教学实际,对于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说说笔者的理性思考。
1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自然学科,有些概念、原理、公式、法则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符号和线条”化成“形象的卡通动画”,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创设出学生容易理解的、更为形象、生动的感染力更强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引“生”入胜。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技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课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运用Flash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亲自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抽象性也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动画展示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内容时,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住。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的演示:先在屏幕上闪烁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射线”就形成了。接着通过线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教师这时可以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了理性认识。同理,线段、直线也这样教学,在多媒体演示的同时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加深对“线”的特征的掌握,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并能在今后的练习中运用有余。
2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思想有误区,加上教师业务素质和电脑水平的影响,从而使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应该引起所有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首先,多媒体的滥用。因为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于课堂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一些教师在思想上有误区,认为不使用多媒体就是落后,因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多媒体,整堂课都在放映课件,导致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多媒体的依赖。这种情况表现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非常有依赖性,如果碰到意外情况比如停电等,在无法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就无法讲课,完全丧失基本的授课技能;或者勉强讲课,结果却差强人意。
再次,多媒体成为课堂主导。教师滥用多媒体,使得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电脑的播放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和学生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主导地位渐趋丧失,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不出来。这样的教学和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由“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结果是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地跟着多媒体记录知识,眼花缭乱之余知识没有掌握,能力没有提高,师生交流互动很少。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课件设计太花哨,干扰了课堂教学。有一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件的制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过犹不及,太过花哨的课件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比如版面的四周布满图案,翻页的声音比较夸张,等等,这些都会淡化教学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中的理性思考
3.1 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不能依赖
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如果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所学内容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就没有必要非要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教师要明白,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管技术多么先进,也只是起辅助作用,千万不能对多媒体产生依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能滥用,也不能依赖,避免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
3.2 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和互动,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抓好整个课堂的情绪,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机器无法做到的。同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授了多少知识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了多少能力。所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和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和谐、融洽、充满活力。
3.3 课件的制作要简洁、实用
数学课件要简洁,只要能良好地表达出教学内容即可;数学课件也要以实用为主,不能太花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电脑操作水平,制作出符合课堂需求的课件。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形进行相应的改动,以适应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是个有益的补充。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待多媒体技术时要理性思考,合理使用,以便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军信.多媒体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96.
[2]王世谊.巧用多媒体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J].学生之友,2010(11):50.
[3]何东林.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利弊[J].读写算,2011(49).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