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对你错,解决沟而不通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来信
  相信我遇到的情况,大多数有了孩子的家庭都在经历,那就是和老公无法正常地沟通。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孩子的养育问题,一说就争执起来,可当着孩子、老人的面也不能大吵,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不理谁好几天。其实很多事不是明摆着的吗?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谁错了就认错,怎么就这么难呢!尤其是很多时候分明是老公做得不好,结果我还没说几句,他比我还生气!请专家快来评评理吧! (花妖,北京)
  专家点评
  如果你们夫妻俩都受够了“沟”而不“通”的痛苦,那就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吧!
  沟通的初衷哪里去了?
  首先,请留意观察你们的争吵或争辩的过程,甚至可以录下音来,在彼此不生气的时候一起听一听。这个时候,你们会发现,尽管每次争辩的内容不同,但方式相似——双方都在引经据典地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些争辩中,反问句陡增,双方疲于防御,却又不自觉地把各种指责脱口而出。而且,内容早已从“当下”引起你们争辩的事情上溜走,滑向了“过去”和“未来”。最终,当双方终止对话时,都已在相互指责中伤身、伤心了,而当初彼此沟通的初衷: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解决困难,似乎也早已跑得不见影踪。
  举个例子。有一天,丈夫很晚才回到家。一进门,就听到妻子抱怨:“你怎么才回来呀!一天到晚都看不到你的人影,孩子都快不认识你了。家里都是我一个人干这干那,这个家都快变成单亲家庭啦!”在外奔波一天的丈夫正疲惫不堪,听到妻子的话会感到非常委屈。于是他马上反击:“我是回家晚了点,但我至少一加完班马上就回家了!好几个同事拉我去酒吧放松一下我都没去。不就是想赶紧回家看看孩子吗?再说,我在家的时候,做家务上我也没少卖力呀!”妻子听到丈夫的“诡辩”更加生气:“这么说,你回来晚还有理了?”很多夫妻就是这样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辩。想寻求一个所谓的结果:你是错的、坏的;我是对的、好的。目前的痛苦没有得到解决,又制造了新的痛苦。
  一步步来练习非暴力沟通
  现在,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尝试一下非暴力沟通:把对话的关注点转向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丈夫在听到妻子的抱怨时,可以把这些刺耳的话当作是一种邀请。这是妻子在请求你聆听、理解自己。所以,丈夫可以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被激怒的心稍微平静下来,再把聆听的重点放在妻子抱怨背后的感受和需要上。妻子此时的感受可能是疲劳、失望、孤单、担心、委屈……这些感受的背后,还藏着很多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比如团聚的需要、支持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亲密的需要、肯定的需要……
  丈夫可以试着半开玩笑地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一天真是很累,你好像也觉得很孤单吧?是不是就盼着我赶紧回来陪陪你啊?!要不是等着急了,你才不舍得骂我呢,对不对?”
  这样的表达,丈夫没有用对错、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妻子,而且,亲昵、关心的姿态就已经扑灭了妻子随时准备升级的怒火。妻子感到丈夫正在努力地理解自己,特别是听到“好像”“对不对”等不那么肯定的语气时,更容易让妻子感受到这是丈夫在尊重、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火上浇油。当人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时,就容易放下防御,软化下来,愿意聆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一旦聆听,一旦没有防御心,两个人的心也就联结起来了。
  当妻子听到丈夫对自己的责备和抱怨是如此的回应时,也会愿意进一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继续责备和抱怨了,甚至会对自己刚才的态度有点懊悔,过一会儿以端出点好吃的或者削个水果给丈夫来变相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这个时候,丈夫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了,而且邀请妻子商讨兼顾满足双方需要的解决办法。沟通,在此时才算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通过友善对话和协商,满足彼此的需要。
  比如丈夫可以说:“你整天这么累,我真应该多陪陪你、帮帮你,不过,这段时间工作实在太忙,我每天都疲于应付,累得回家什么都不想干,什么也不想说。但其实心里真的是想多帮你干点活,陪孩子玩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安排才能度过这段日子吧!如果每天都不开心,这日子就过得没滋味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友善让合作成为可能
  这样的对话,是丈夫在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在邀请妻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没有逃脱责任的意思,更没有责备。而且,他是很自然地把沟通的重点转向如何兼顾两个人的需要,而不是只重视自己一方的需要。相信妻子听到这番话,更容易理解丈夫的感受,并愿意接受邀请,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
  想有效沟通,就首先要传递出“每个人的需要都同等重要”的信号。重视每个人的需要,沟通就会变得友善,合作才能成为可能。当夫妻俩都能感到对方在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就一定会找到很多兼顾双方需要的办法!
其他文献
骄傲!  孩子生病的时候,是家里人最着急,也是矛盾最多的时候,都希望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让孩子尽早恢复健康。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烦恼,这时候,家里人都完全信任我们,什么事都听我们的。  误导!  我儿子感冒发烧时,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处理,不去医院,没想到这一举动误导了我婆婆。儿子4岁前是我婆婆带,有一回老家有事,她把我儿子一起带回去了。儿子在老家感冒发烧了一个星期,婆婆也不带他去看病,我妈妈打电话
做棵树  引导宝宝观察不同的树种:挺拔的松树、高大的杨树、婀娜的柳树,一起看看树干、树枝和树叶有什么不同,然后开始根据每种树最显明的特征来扮作一棵树。例如杨树就是要笔直地站好,而松树可以双臂张开,柳树呢?妈妈试着和宝宝一起描述并表现柳树的样子。  宝宝收获  了解不同树种的形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粗糙的树皮  在院子里玩时,和宝宝一起摸摸大树的树干,问宝宝:“大树的皮是不是很扎手啊?”再观察一
上火的典型表现  中医这么说 眼屎多、流鼻血、头痛、口苦、咽痛、牙痛、齿龈红肿、口腔有疱、溃疡、疖肿、烦躁、大便干等,总的来说,都具有红、肿、热、痛、烦的共同表现。  上火了,用水消  中医认为,水液具有滋润、滋养的生理功能,在体内的生成、排泄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完成的。而水、火是事物阴阳属性的两个侧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需和谐平衡才能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喝水太少,会使体内的津液亏虚
小闹从出生到断奶,一直是吃奶入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必须吃,否则再困也熬着!这习惯让妈妈不能离开孩子,累!而且对孩子的牙齿不好,不能让他养成自己睡觉的习惯,也不好。可惜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无论怎么熬他,他都能“坚持”到把我拽到床上,吃着奶入睡。我也曾经试着不在家,让奶奶或姥姥哄他睡觉,可从来没有成功过。唯一的例外,就是回姥姥家的时候,姥爷可以把他哄睡!  姥爷哄闹闹睡觉,其实很轻松,在我们毫无
产后恢复的练习不强调动作的强度,关键是要适合新妈妈们的身体状况。随时随地都可以重复去做这些有益于恢复的练习,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只要愿意改变,一切皆有可能!  山式  双脚打开与骨盆同宽,双腿伸直,膝盖膑骨上提,大腿肌肉收紧,同时收紧骨盆和腹部周围的肌肉。  挺胸,肩膀放松下沉,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颈部伸展并微收下颌。调均呼吸,保持此姿势30~60秒钟。  小提示  错误姿势是腰椎过度前屈,导致
出生后第12个月,宝宝的体重月平均增长300克左右,身长月平均增长1.2厘米左右,出牙6~8颗。满12个月时,宝宝的身长和体重的参照值如下:  身长71.0~80.5厘米  68.9~79.2厘米  性别男宝宝女宝宝  体重7.70~12.00千克  7.00~11.50千克  能独自走1~2步了比上个月独站的时间更长,有的宝宝甚至能自己走1~2步了。蹲下站起更灵活能自己蹲下去捡地上的玩具,也能不
睡觉的时间到了!怎样让宝宝安稳地入睡?来看看我们给你的几点建议。      1.制造一段平静时光  在把宝宝放到床上之前,不要和宝宝玩过于激烈的、令宝宝过于兴奋的游戏,现在可不是激发他好奇心的时候。让宝宝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坐在你的怀里,和他一起分享这一段平静的时光。可以给他读读图画书,或听听轻柔的音乐。  2.喝一点水  睡觉前,先给宝宝喝一小瓶水,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时候,或者冬天屋里有暖气的时候
李子勋老师的新书《家庭成就孩子》出版之际,《父母必读》杂志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着眼未来的养育理念令人振聋发聩,这些观点细致地渗透到这本书的文字中。    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50年,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90后的孩子、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今年已经2011年了),他们面对的将是2050年、2060年的中国。当他们成为社会主体时,中国要跨接近40年,40年后的中国社会将
妈妈上班后,宝宝最黏奶奶,即使妈妈在家也和妈妈不亲。真崩溃!  6个月篇:宝宝只黏奶奶  和宝宝朝夕相处的甜蜜时光已经结束,妈妈重返职场。开始几周还感觉不明显,一个月后,宝宝明显开始和妈妈不亲了。妈妈回家后不主动要妈妈抱,有时候调皮揪妈妈头发、眼镜,妈妈稍微表现出生气,马上就哭着投向奶奶的怀抱。越是这样,奶奶还越是推波助澜,妈妈接电话或者轻微抱怨时,马上把宝宝抱走。妈妈把这笔账都算在婆婆身上,婆媳
胎宝宝每日在妈妈的子宫里遨游,胎盘、脐带、羊水构成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让我们一起来“探访”一下胎宝宝的居住状况吧!  胎盘——营养基地  别以为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不吃不喝,其实每天他们都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的成长需要,而这个负责交换各种营养物质的基地就是胎盘!  胎盘的形成  胎盘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准妈妈的子宫中,而是由胚胎的绒毛和子宫的蜕膜形成,在妊娠6~9周开始发育,于怀孕3个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