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的重要地区,但对这些矿床形成的具体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选择多宝山地区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花岗闪长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宝山地区铜矿的形成有两期,与多宝山斑岩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85±8)Ma),而与三矿沟矽卡岩型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侏罗纪((176±3)和(177±3)Ma);吉林大黑山地区与斑岩钼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为(170±3)Ma,而与成矿无关的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8±3)Ma.因此,兴蒙造山带东段存在两期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根据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东北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则认为多宝山铜矿的形成与兴安地块和额尔古纳地块间的拼合造山事件有关,而中生代三矿沟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结合近年来发表的与铜钼矿有关的年代学资料,对中国东部侏罗纪-早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时空分布及其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