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通过探索数据测试与分析在我校初三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现有效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
一、数据监测的实验对象和方法
1. 实验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
2. 实验对象:我校2008届初三级六个班共 301人。
3. 实验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测试与分析法。
二、数据测试和分析研究的步骤
1. 设计测试方法项目
根据我校2008届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选项的实际情况,将200米和自选项目(主要是仰卧起坐或三级蛙跳)两项作为测试项目,用2008年中考评分标准作为成绩计算的依据,每两个月测试一次,分别进行五个阶段的测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再根据测试成绩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 第一阶段——摸查和统计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我们对2008届学生进行摸查考试,并作为起始成绩,成绩见表一:
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学生200米平均成绩不足43分,及格率为38%,可见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很差;自选项目成绩也不足80分,及格率也不高,平均分偏低,导致总成绩不理想。从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严重偏低,腰腹力量不足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水平极低。
根据数据,确定第一阶段的教学以速度和基本力量素质练习为主,主要采取短距离的快速跑练习,下肢力量练习,如蛙跳、负重跳等练习;通过快速的仰卧起坐训练,负重仰卧起坐练习,“反仰卧起坐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第二阶段——验证第一阶段效果
2007年11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测试,验证第一阶段的训练效果。
分析:在以上的数据显示,经过第一阶段的练习,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成绩提高很快,主要问题存在200米的项目上,在200米的训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加大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的练习强度和运动量,巩固自选项目。

4. 第三阶段——上学期期末测试与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将测试成绩折算60%加入到学生文化总分上,同时也作为第三阶段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
分析:对比第二阶段200米的平均分提高了18.75分,自选项目平均成绩达到98分。根据由于我校场小的原因,训练难度较大,成绩提高较慢,在200米项目我们征求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一方面为学生制定寒假体能训练计划,让学生自己练习,一方面计划下一学期平均每两周到400米标准场地训练一次,每月测试一次。
5. 第四阶段——为初三体育中考做冲刺计划
分析:这个阶段是一个突破的阶段,运动规律告诉我们:当运动员训练到了一定的界限时(极限)再要在成绩上进步,必须要完善各种技术动作的细致指导工作,让学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各种技术动作,争取在成绩上有突破,所以这阶段的200米进步了4.3分,自选项目提高了1.4分。根据第四阶段的训练结果,在第五阶段的计划中加强起跑反应速度、完善弯道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术动作与及训练200米全程跑练习,从而全面提高短跑技术和成绩。

6. 第五阶段——考前模拟测试,做好考前准备
分析:这个阶段是收获的阶段,是整个质量监测的最后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的有效监测,对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有针对地制定了最后两周的备考计划,对学生的训练强度和应试心态作适当的调整,力争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2008年4月24日下午,我校初三毕业班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三中考体育考试,取得较大的突破,具体成绩如右(见表六)。

以上实验的结果表明,监测是控制的必要前提,控制是监测的必然延续。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求规范化。对每一次的测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教学更有目的、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成效。因此,质量监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峰
一、数据监测的实验对象和方法
1. 实验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
2. 实验对象:我校2008届初三级六个班共 301人。
3. 实验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测试与分析法。
二、数据测试和分析研究的步骤
1. 设计测试方法项目
根据我校2008届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选项的实际情况,将200米和自选项目(主要是仰卧起坐或三级蛙跳)两项作为测试项目,用2008年中考评分标准作为成绩计算的依据,每两个月测试一次,分别进行五个阶段的测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再根据测试成绩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 第一阶段——摸查和统计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我们对2008届学生进行摸查考试,并作为起始成绩,成绩见表一:
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学生200米平均成绩不足43分,及格率为38%,可见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很差;自选项目成绩也不足80分,及格率也不高,平均分偏低,导致总成绩不理想。从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严重偏低,腰腹力量不足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水平极低。
根据数据,确定第一阶段的教学以速度和基本力量素质练习为主,主要采取短距离的快速跑练习,下肢力量练习,如蛙跳、负重跳等练习;通过快速的仰卧起坐训练,负重仰卧起坐练习,“反仰卧起坐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第二阶段——验证第一阶段效果
2007年11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测试,验证第一阶段的训练效果。
分析:在以上的数据显示,经过第一阶段的练习,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成绩提高很快,主要问题存在200米的项目上,在200米的训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加大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的练习强度和运动量,巩固自选项目。

4. 第三阶段——上学期期末测试与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将测试成绩折算60%加入到学生文化总分上,同时也作为第三阶段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
分析:对比第二阶段200米的平均分提高了18.75分,自选项目平均成绩达到98分。根据由于我校场小的原因,训练难度较大,成绩提高较慢,在200米项目我们征求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一方面为学生制定寒假体能训练计划,让学生自己练习,一方面计划下一学期平均每两周到400米标准场地训练一次,每月测试一次。
5. 第四阶段——为初三体育中考做冲刺计划
分析:这个阶段是一个突破的阶段,运动规律告诉我们:当运动员训练到了一定的界限时(极限)再要在成绩上进步,必须要完善各种技术动作的细致指导工作,让学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各种技术动作,争取在成绩上有突破,所以这阶段的200米进步了4.3分,自选项目提高了1.4分。根据第四阶段的训练结果,在第五阶段的计划中加强起跑反应速度、完善弯道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术动作与及训练200米全程跑练习,从而全面提高短跑技术和成绩。

6. 第五阶段——考前模拟测试,做好考前准备
分析:这个阶段是收获的阶段,是整个质量监测的最后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的有效监测,对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有针对地制定了最后两周的备考计划,对学生的训练强度和应试心态作适当的调整,力争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2008年4月24日下午,我校初三毕业班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三中考体育考试,取得较大的突破,具体成绩如右(见表六)。

以上实验的结果表明,监测是控制的必要前提,控制是监测的必然延续。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求规范化。对每一次的测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教学更有目的、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成效。因此,质量监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