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盐城市滨海县界牌镇官庄村,有位十里八乡都知道的名人——鸡“凤凰”谭燕。她创办的草鸡合作社年收入150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共同养鸡致富,被誉为“农民创业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其实,这位鸡“凤凰”并不神秘,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是什么让她走上了开办草鸡合作社的路子;她何以克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实现事业飞跃发展的;这一切,她追求的又是什么。让我们沿着谭燕的创业之路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外营生不如回乡创业
  
  1993年,谭燕高中毕业。不安于现状的她开始寻求创业之路,先后养过猪、养过鸡,还做过服装生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结婚以后,谭燕与丈夫选择了外出打工,虽然收入比在家务农高一些,可还是攒不了多少钱。2002年经朋友介绍,谭燕夫妇到海南租了一间房子开始经营早晚餐饮,经过一年起早贪黑的苦心经营,积攒了10多万元。第二年,谭燕又重新租赁了三层1500多平方米的楼房,扩大了经营规模。经过几年拼搏,谭燕夫妇手头积累了200多万元,掘到了“第一桶金”。
  本来照此下去,夫妇俩完全有可能与众多成功的餐饮业主一样,打品牌、开分店,在餐饮界继续发展。可2006年春节的一次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很多外地客商前来办厂投资,让谭燕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找到乡村干部咨询,结果大家都鼓励她回乡创业,并提供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这增加了她回乡创业的信心。随后,她也做通了丈夫的思想工作,夫妻二人便携资金回家乡创业了。
  
  一番风顺不如困惑重重
  
  一次偶然的机会,谭燕参加了县农干校专家举办的养鸡实用技术培训,她对专家的讲解饶有兴趣,并询问了很多养鸡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感到现在农村养鸡户的分散养殖效益并不是很高。她觉得规模养鸡肯定有市场前景,并坚信自己的判断。通过细致周密的考察,2006年下半年,谭燕选定了投资养鸡,并决定兴办一个10万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
  2006年底,转让了海南的餐馆,谭燕踏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在丈夫的协助下,她左右奔走,再加上乡村干部及专家的帮助,2007年,谭燕用近100万元建成了占地40多亩的2幢标准化鸡舍、12幢竹木结构鸡舍,饲养了2万多只草鸡,开门红,当年就获利近50万元。
  经过一年的摸索,谭燕对养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买苗鸡饲养,虽然省事,但购鸡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本地草鸡种性退化严重,产蛋率不高;配方饲料参照外地经验的多,不能适应不同阶段的营养要求;室内饲养,创造环境条件的成本大,能不能利用林下空地饲养;本地养殖户也比较多,但都是散兵游勇,没有形成合力;还有一些缺资金、少技术、想养殖的贫困户,应该怎么帮助他们等。这些困惑也正是谭燕前进的动力!
  带着这些困惑,谭燕专门向县农干校讲师团里的草鸡饲养技术专家请教。然后又到周边市县养殖大户进行考察学习。2008年,县农干校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把谭燕所在的官庄村列为培训示范村,连续举办了三期新型农民创业养殖培训班,她积极报名参加。通过三次培训学习,结合前一阶段的参观考察,谭燕的信心大增,决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创业中。
  2008年8月,她又投资近百万元,建起高标准炕房3幢;购置了12台套最先进的炕孵机,年可孵优良雏鸡150多万只;聘请省农科院两名专家常年驻场技术指导,成为县内首家省农科院“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基地”;在专家的指导下,她结合实际自制出不同龄段鸡的配方饲料;又租赁50亩的林下空地,搭建了13座棚舍,投放草鸡3.5万多只,建起“绿河养殖基地”。近两年来,谭燕已累计投资210多万元,建成鸡舍28幢7865平方米,炕孵室、育雏室等配套建筑643平方米。同时还先后在苏州、无锡、上海、广州等地开拓了近10处销售网点。2008年,谭燕的养鸡场出售苗鸡150万只,成品鸡5.2万只,成品蛋255吨以上,年收入600万元,纯收入165万元。
  谭燕的善于思考帮助她突破了事业发展的瓶颈,可以说,没有她善于发现的头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养鸡场也就不会有如此优秀的业绩。
  
  自己富不如大家富
  
  “我一家富起来不为富,大家富起来才是真正富”,谭燕致富后不忘乡亲们。她联合本村和周边3个村100多个养鸡专业户和贫困户,成立“谭燕草鸡养殖合作社”,并申报草鸡及草鸡蛋品牌,为入社的社员提供5个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苗鸡、统一饲料配方、统一免费防疫、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利润返还。她把草鸡科学养殖技术规程编成简明易懂的资料,发给每一个社员;又把每个龄段的饲料配方,手把手教给养殖户。不少养鸡户反映,用她的技术和饲料配方喂养就是灵,消费者也都说鸡肉鲜嫩;产蛋鸡又特能产蛋,每只鸡每年起码比其它鸡多产8~10个蛋。
  为了帮助那些没有场所、没有技术又想养鸡致富的乡亲,谭燕聘请他们来鸡场打工,让他们边打工、边学习,并采取先把苗鸡或饲料送给困难养殖户的方式,鼓励他们养鸡致富。在禽流感流行季节,鸡和鸡蛋价格一路下滑,谭燕就用高于市场5%的价格把鸡和鸡蛋收购起来,销售到苏南定点窗口,并以合作社形式向农户实行定单养殖,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渠道问题。2008年谭燕草鸡合作社共出售成品鸡14万只、成品蛋500吨以上,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左右。目前已有89%的合作社社员养鸡纯收入达万元。
  农家女谭燕创业的成功,给了农民朋友很多希望和鼓舞。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机遇;有困难,创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其他文献
建造首都剧场时所用的聚光燈,至今仍在使用。在序厅内的《茶馆》剧照北京人艺正门。  怀念看戏的日子。《茶馆》《雷雨》《蔡文姬》,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于是之……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剧和人们熟知的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人。多年前在人艺剧院看过濮存昕主演的《李白》,这次变身文艺青年,来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看看这台前幕后的故事。序章  1950年
1 站在奥帆中心远眺浮山湾。夜市 弥漫着柔情浪漫  夜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一角,更是商业文化的一个缩影。人们褪去白昼的罩衣,在夜市中徜徉,自然多了些真实与自然,多了些亲切与温馨。五彩交汇的霓虹包裹着夜幕中的青岛,似乎白天的落幕也是一种新的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柔情、更多的浪漫。  夏日的青岛,每晚六七点钟的时候,就可以听到金属相碰的声响。这儿“叮”一声,那儿“当”一声。这声音仿佛是大漠深处的驼铃,清脆而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
东直门公交枢纽:多种出行换乘的选择  地铁东直门站紧连着目前北京重要的公交枢纽——东直门交通枢纽。  而50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小小的商业街——东河坊。街道两旁,寥寥十余户人家,大都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街道从南往北口只有100多米长,出了东直门,过了护城河,这条街便戛然而止,而后道路一分为三,形成三条道路齐头并进的情形。这三条道路分别是东中街,中中街和西中街。这也是传说中的“五路通”。“五路通”是大
棉花土豆间作品种选择要求,土豆选用结薯集中、块大、商品性好的中早熟脱毒薯品种,如费巫瑞它、中薯14等,棉花选用生长期旺盛、分枝性强的品种,如冀棉25、国审冀668等。  1.棉花管理要点。(1)棉花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2)棉花初花期亩追尿素10公斤,随肥浇水,促棉花早发;棉花吐絮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促进吐絮,防止早衰。(3)棉花果枝伸出时。开始喷洒缩节胺,以后根据棉花长势和雨水情况,全程喷洒3
巴黎,我最初对它的向往是塞纳河和香榭丽舍大街。有一天,真的就飞去了巴黎,乘着游轮,穿越了塞纳河上无数的桥。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那么壮观的桥,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塞纳河如想象中一样美好。  次日,去了香榭丽舍大街。本以为能看到风衣男人和高跟鞋女人在大街上亲吻,结果第一眼看到的香街却充满了商业化气息。我有些失落,站在大街上发呆,直到看到了梧桐树,和挂在树上正在给树叶休整的工人。香榭丽舍大街一共
出发出发  当那个又高又长的大家伙缓缓停在我们面前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这辆阿波罗公司的房车,虽然已经历了18万公里的驱驰,依然熠熠生辉。白色的车头,像一尊蹲卧的雄狮,在漫不经心中显示出力道;长方形后厢,像一个集装箱货柜,隐藏着数不尽的神秘。从网上看图片,觉得就像一辆依维柯,哪承想它长6米,宽3.5米,要大得多。一想到要驾驭这座手动挡、柴油版、驾驶座在右侧的大家伙,沿着异国他乡的海岸和乡
别人选择外出打工,他却选择留在农村;别人拘泥于传统耕作技术,他却迷上了农业科技,并一刻不停地学习、实践。当他先富裕起来,却不忘帮助乡亲们致富:后来,他有了更强的能力,组织起更多农民一起闯市场,惠及了越来越多的人。  当初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理想终于实现,包永富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黑龙江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等,荣誉里包含着对他多年付出的肯定,也激励着他向
发改委宣布明年小麦收购价小幅提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12日宣布,国家明年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  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小幅度提高明年生产的有关小麦品种最低收购价,是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
编者:2009年10月底以来,我国很多地方的蔬菜价格逐步上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但蔬菜生产和市场供给模式有相通之处,围绕蔬菜基地建设及市场环节的规范化,应是蔬菜产业关注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蔬菜供求及市场流通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总结了菜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旨在为各地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从业者、产业规划决策者提供参考,以调整市场规划,促进蔬菜基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