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探究。结果: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15例,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20例,护理效果明显提升。说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明显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慢性缺氧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该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及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患者右心肥厚。慢性肺源性在心脏病病程时间长,治疗时间长,易发性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尤其是在严寒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急性发作的案例比较多,死亡率逐渐提升。本文将选取2012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45-78歲,平均年龄(58±2.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结核10例,尘肺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肝大或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1]。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首先,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影响,需要做好一般护理工作。保持室内通风和基本整洁,定时开窗、室内温度保持在19-22℃,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在没有度过危险期阶段禁止家属探视,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肺功能出现问题时,要让患者保证绝对的休息时间,必要时采取卧床休息,减少体能消耗量。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比较大,心理承受压力小,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为了保证治疗结果,医护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认识到压力多对自身病情的不利影响,进而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2]。
1.2.3 饮食护理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比较长,在发病期间如果没有做好饮食护理,会导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抵抗力下降。应该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多的食物,保证每日在营养的摄入。其次补充长期患病对身体的损耗,增加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多食用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的食物。每天除给予正常静脉滴注量外,还需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体内的水分,避免呼吸道干燥及粘稠导致痰液不易咳出。患者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ml,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1.3 疗效评断标准
生活质量高:病情有明显恢复的效果,患者情绪比较稳定,可独立进行各项运动。生活质量一般:患者可自主进行简单性运动,心脏机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差:护理效果不明显,心脏各项机能呈下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2.0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15例,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20例,护理效果明显提升。说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具体分析如表一:
表一: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注解:(x2=6.9,p<0.05)
3 讨论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过程中,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外,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做好观察处理及常见的并发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如果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或呼吸频率较快的情况,要将实际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进行密切的观察。输液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正常以20-30滴/min,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其次医护人员要做好日常巡视工作,保证患者的实时健康。
其次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休克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细菌霉素导致微循环阻滞引起的中毒性休克,或者是由于在心脏功能不全导致心源性休克。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准确判断休克原因,及时进行救治。心律失常也是并发症之一,其中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图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并将在不良症状告知医生[4]。
除了做好住院基本护理外,要在做好出院指导[5],当患者出院后,需要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谨慎处理。首先保证患者生活空间的空气通畅,减少烟雾和粉尘的干扰。其次患者要尽量将痰液咳出,必要时服用祛痰药,让痰液稀释,保证口腔健康。如果出现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漱口,多服用温盐水。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上升,说明进行综合性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还能改善肺功能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永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2):290-293.
[5] 李桂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5):30-32.
[3] 钟明,鲍含诚,王文举,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症[J].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14):90-93.
[4] 陈绪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胸患者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9-42.
[5] 姜秀娟. 浅谈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指导[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6): 17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慢性缺氧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该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及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患者右心肥厚。慢性肺源性在心脏病病程时间长,治疗时间长,易发性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尤其是在严寒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急性发作的案例比较多,死亡率逐渐提升。本文将选取2012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45-78歲,平均年龄(58±2.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结核10例,尘肺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肝大或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1]。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首先,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影响,需要做好一般护理工作。保持室内通风和基本整洁,定时开窗、室内温度保持在19-22℃,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在没有度过危险期阶段禁止家属探视,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肺功能出现问题时,要让患者保证绝对的休息时间,必要时采取卧床休息,减少体能消耗量。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比较大,心理承受压力小,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为了保证治疗结果,医护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认识到压力多对自身病情的不利影响,进而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2]。
1.2.3 饮食护理
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比较长,在发病期间如果没有做好饮食护理,会导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抵抗力下降。应该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多的食物,保证每日在营养的摄入。其次补充长期患病对身体的损耗,增加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多食用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的食物。每天除给予正常静脉滴注量外,还需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体内的水分,避免呼吸道干燥及粘稠导致痰液不易咳出。患者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ml,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1.3 疗效评断标准
生活质量高:病情有明显恢复的效果,患者情绪比较稳定,可独立进行各项运动。生活质量一般:患者可自主进行简单性运动,心脏机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差:护理效果不明显,心脏各项机能呈下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2.0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15例,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为20例,护理效果明显提升。说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具体分析如表一:
表一: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注解:(x2=6.9,p<0.05)
3 讨论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过程中,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外,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做好观察处理及常见的并发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如果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或呼吸频率较快的情况,要将实际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进行密切的观察。输液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正常以20-30滴/min,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其次医护人员要做好日常巡视工作,保证患者的实时健康。
其次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休克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细菌霉素导致微循环阻滞引起的中毒性休克,或者是由于在心脏功能不全导致心源性休克。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准确判断休克原因,及时进行救治。心律失常也是并发症之一,其中以房性心动过速多见,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图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并将在不良症状告知医生[4]。
除了做好住院基本护理外,要在做好出院指导[5],当患者出院后,需要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谨慎处理。首先保证患者生活空间的空气通畅,减少烟雾和粉尘的干扰。其次患者要尽量将痰液咳出,必要时服用祛痰药,让痰液稀释,保证口腔健康。如果出现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漱口,多服用温盐水。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上升,说明进行综合性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还能改善肺功能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永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2):290-293.
[5] 李桂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5):30-32.
[3] 钟明,鲍含诚,王文举,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症[J].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3(14):90-93.
[4] 陈绪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胸患者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9-42.
[5] 姜秀娟. 浅谈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指导[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6):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