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教学片段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vl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比例的应用”的一个片段。
  出示例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来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140÷2×5=350(千米)
  师:谁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吗?
  生:我用的是归一法。
  师:说说这样解的依据。
  生: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照2小时行驶140千米的速度,实际是间接给出1小时的速度。求出1小时的速度后,再求5小时行的路程。
  师:说得好。现在你们能运用比例的知识解这道题吗?怎样解答?
  生:能。先找出题中的两个比,然后列出等式(即比例式),再求出未知数。
  生:你现在还不知道题中的条件是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怎样列比例式呢?
  师:问题提得很重要。用比例解,首先得想一想,怎样才能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生:用比例解,首先要根据题中条件,判断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呢?
  生:先看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是比值(商)不变,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它们的变化是积不变,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生:也就是看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师:那如何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这道题呢?
  生:在这道题里,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不管怎样变,它们的速度是一定的,也就是比值不变,它们的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用正比例解。
  师:你怎么知道速度是一定的?
  生:因为题中有“照这样的速度”这句话,这就是说,汽车行驶的速度是不变的。
  师:判断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又如何列出比例式呢?
  生:既然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就根据汽车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
  教师将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让学生解答。学生经过比较,明确:改题后仍是正比例关系,因此解法没变,只是将假设改为“设所需时间为x小时”。
  师生共同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
  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不等于直接搬用这些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一般地说,这是一个知识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活化的过程。例如学生学习比例的应用,开始不少学生简单地认为假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就是用比例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些步骤忽视了它的重要前提是要先对题中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正确判断出这两种量是成什么比例关系,并从中悟出能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的特征。这位老师教学“比例的应用”,没有先向学生提出“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谁是一定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之类的带指向性的问题,而让一些学生从自己的设想出发,先做一番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比例应用中带关键性的一些问题,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整式的加减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今后学习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只要把握以下四个秘诀,就可轻松学好整式的加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问题的提出  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去大胆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动手操作的技能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有少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