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52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世纪的来临,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作为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被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对实现我国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教育来说,引进新的教育手段势在必行。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及人机交互能力。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科学也成了一种既快捷又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它趣味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它互动性强,可以使小学生在一个比较实际的实验操作环境中进行交流,这种互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科学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目的。这种方式还会使得小学科学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了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得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科学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有益的探索:
  一、巧用网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看星座》结合新课标以及本课的教学重点要求:本课以引领学生看夜空、认星座,建立“我的星座”来激发学生探究宇宙的兴趣。遵循这一教学目标,使我在传授本课知识点时有了灵感。首先我出示星空图,并用学生儿时熟诵的儿歌“天上的星亮晶晶,我和星星通电话……”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已知的有关星空的知识,这一举动充分激励了学生们探索星空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来建立“我的星座”,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星空世界——将星空投影片投影到教室棚顶上,同时我讲诉人们为了方便观察星空,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在这一环节中,我引领学生们从茫茫星空中选择特别的星星,建立“我的星座”,介绍“我的星座”。这一部分的设计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而且使他们在科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大胆创新。其次,我进行本课的第二阶段,介绍星座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常见星座图,同时参照“中国科普博览”网站中的星座图,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了解了大熊座和小熊座以及学会了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借助网络课件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也增长了他们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了解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二、巧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途径
  网络资源是可塑性很强的动态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复制、加工、评论和操作。这就既为教师传授科学知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又为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很宽的途径,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科学学习中学会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又艰苦的历程。最初人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对宇宙和广袤的大地做出种种的猜测,后来人们在观察宇宙和星空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现象和证据,从而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接近事实的种种观点。在人类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明白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而让学生铭记,麦哲伦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在这部分,我引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述了美国宇航员加加林从事太空工作的光荣事迹,使学生借助网络了解这位伟大的英雄为科学献身的可贵精神,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是一项艰难、需要付出的工作。本课就是在借用网络资源基础之上,才使得学生对地球的过去与现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从中让大家学会了在科学学习中要学会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网络为我们的科学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学习方式与常规的科学学习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尤其是实践交流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那么,如何能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针对粒子群算法后期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混合粒子群算法.通过更改现有的速度更新公式,加入扰动项,以及引入交叉和变异算子等措施,改进了粒子群算法的性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积极的拓展了小学生学习上的空间,改变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根据我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情趣入门,自觉向学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
期刊
N.sridharan等证明了阶数为p的2-距离控制数γ2(G)≤p/3,并给出了p=3k(k=1,2,…)号的充要条件.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给出当p为任意正整数时,γ2(G)=p/3的一个必要条件设G是阶数为P≥10的连
一、前言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体育课又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一般普通学校,课堂纪律抓得不严的情况下,体育课就感觉像“放羊”课。怎样搞好课堂纪律,上好一节体育课呢?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如何搞好“体育课”课堂纪律我认为教师在搞好体育课堂纪律上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二、上好体育课的方法  1、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要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不是玩而是通过田径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兴起的。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校本教研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教研”已成为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人总是存在各
针对激光光绘机数据传输系统在PCI总线传输模式下难以维护与升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USB2.0协议的激光光绘机接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USB2.0高速的数据传输特性,将高速FPG
今天,一8班的学生正开心地拼着老鼠邮票。他们一个个策划着、拼贴着、微笑着,合作的不亦乐乎……这一环节的活动,从生活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不同形状的圆形拼摆出生动的老鼠图案,从而感受基本图形的组合美感。最后,又从理论回到实际,在观看了“老鼠嫁女”的剪纸动画之后,设想大胆,动手拼贴出成年人意想不到的老鼠造型。是呀,美术课堂只要走进生活,才能使学生在丰富的美术形式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归根到底
小学的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课程,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然而,小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缺陷、知识表征不合理、思维品质差等主观原因,降低了学习数学的质量和兴趣。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快乐教学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轻松、快乐的去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