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问题高效的数学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数学基础》认为:学习数学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随着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日益重要,要求初中数学更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堂。所谓有效的数学问题,其特点如下:具有探究性,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去认识、理解数学的本质或规律;非预设性,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思维常常碰撞出新的、非课前所能预设的问题;情境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而情境或实际生活的需要,往往会产生一些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有效的数学问题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预设、提出有效的问题呢?下面谈一些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数学问题;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引入时设计有趣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在课堂引入时提出有趣的问题,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平方差公式》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换地》:从前,一个张老汉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土地,一个贪婪的地主看上了这块地,说:“我也有一块地,长为(a 5)米,宽为(a-5)米,和你那块地相比,一边多5米,一边少5米,不亏不赚,咱们换地吧!”张老汉同意了。讲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就抛出了几个问题:(1)张老汉在换地风波中亏了吗?(2)决定张老汉亏赚的量是什么?(3)如何计算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中,设计各类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传授新知识这一契机,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1.充分利用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教科书上,许多章节都设置了课前情境,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观察由三角形组成图片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是三角形的什么性质让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2.引入开放性问题,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可以触动学生去观察、猜想、验证,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的开放性问题并不排斥传统的数学问题。
  3.引入合作讨论问题,加深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但他们愿意通过努力或小组讨论和探究,完成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例如,在学习了《圆的性质》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已知圆的圆心?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很多答案:有利用“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有利用“半圆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定理,等等。
  4.利用课堂上的错误“将错就错”地提出问题
  课堂学习中,由于新旧知识的交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限,他们往往会犯一些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作为教师,要抓住契机“将错就错”地提出数学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数学问题非预设,但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5.充分利用课堂的小结提出问题,使课堂得以延伸
  课堂小结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常用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之类的小结往往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使课堂不能延伸。一次,在对分式的取值范围教学进行小结时,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分式,无论字母取任何实数它都有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问题使课堂得以延伸。
  三、在课后作业中开展编题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也给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个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编题活动既可以对某个知识点新编数学问题,又可以对经典问题进行改编。编题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真谛,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中。
  当今的学生是富有想象力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有研究、合作、进取精神。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等同于教学教材上已经编排好的数学知识,而应该创造性地、灵活性地提出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反思是来自内心沉淀的力量,可以激励、鞭策教师,让教师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知识积累;教后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持之以恒的反思,坚守了他做人的原则。反思是一种来自内心沉淀的力量,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修炼就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在研究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每教完一篇课文之后,总会写一写下一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种国有、私有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并在企業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对人才的运用已成为一个主题。然而,企业如何用人,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对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提出详细的对策,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使职工的队伍更加稳定。  关键词: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一、确定合理的用人标准  企业用人是根据企业、员工和企业外部环境等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做好幼儿启蒙老师。  关键词:集体荣誉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如果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在于幼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也如英国教育思想家约翰·克洛在《教育漫话》中指出:一切教育都
从美术课程性质与价值中,可见美术课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美术课这块阵地却被渐渐侵蚀:学生接受美育的权利被剥夺;美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空间提高自己的专业;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并实践“课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
英语口语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考核,在英语中考所占比例为8%,其重要程度可略见一斑,因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已迫在眉睫。然而,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开口难的问题,这也是困扰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上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习积极性;课堂互动;主导作用;教学的效率  在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
摘 要:自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课前;课堂;课后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自学能力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就英语教学而言,我们要
摘 要: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喜欢上读书,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目标。从如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入手,对改进幼儿阅读教学有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幼儿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3~6岁。早期阅读是从兴趣入手,以配图书籍为主,以读、听、说、玩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来进行。早期阅读可以萌发幼儿爱读书、好读书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为幼儿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打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