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合时机 适时链接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瑕,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音乐欣赏教学也不会例外。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让整合课在正确的轨道上良性发展,我们要探究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文本链接,追求多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打造和谐、灵动的课堂。
  资源贫乏时“扶一把”
  音乐欣赏学习涉及音乐要素、情绪与情感、题材与形式、风格与流派四大领域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其表现的方式也是多元化、多角度的,涵盖多种技能。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以下三方面的资源缺乏: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素养缺乏、教学设备设施缺乏和教材资源缺乏。这时,可以运用课件、网络来排忧解难。如可以通过制作京剧专题课件,弥补教师在演唱京剧上的不足;可以剪辑音频、视频来满足分段欣赏的需求;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乐队演奏的规模与舞台表演艺术,了解歌剧、芭蕾等音乐题材与形式,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等。网络资源的应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令他们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积累不足时“助一阵”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积累的鉴赏经验不够丰富,在理解很多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背景时存在距离感,如民族类音乐的风格特点、革命歌曲的思想内涵等。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具体、适宜的空间,突破时空的局限,活化教材,与学生拉近距离,为学生理解和鉴赏音乐储备资源,为学生理解这些音乐背景开辟捷径。
  如在欣赏《草原巡逻兵》时,农村三年级孩子对于蒙古族、草原、巡逻的了解甚少,更没有谁到过内蒙古,因此,很难理解音乐的意境与形象。教师利用课件,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播放一段士兵在草原上巡逻的画面,并配上音乐,学生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生还能模仿小骑兵的各种动作,使原本单一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语言乏力时“拨一下”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心情,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的目的;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审美效果。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只凭教师语言描述会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这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
  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就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相关图片,利用多媒体创设“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空间效果,唤起学生的美感,真正体验音乐中的意境。
  多元展示时“亮一下”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有着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渗透于音乐之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所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欣赏了一首民歌,也了解了这个民族,知识面得到了扩展,促进了对音乐多元文化的理解。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我将苗族的地理位置、歌舞形式、风俗、服装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对乐曲的内容与表现的音乐情境也就自然明白了。
  提升拓展时“演一下”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拓展与音乐主题相关的资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音乐课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充分挖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在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提升与拓展时,信息技术会为其增色不少。
  如浙江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例《苏珊娜》,授课教师将歌曲欣赏拓展到美国乡村音乐领域,用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美国乡村周末派对的自由、轻松场面,同时也从画面中的表演和服饰了解了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音乐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巧妙融合,顺理成章地将课堂推向高潮,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网络学习时“秀一下”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有时需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单凭教师讲解,有些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如在欣赏混声合唱《保卫黄河》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通过观察黄河流经地域的地图,学生明白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曲中的河西山岗指的是山西的太行山;通过播放剪辑的电影片段,学生观看八路军战士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抗击日寇的感人场面。学生对歌词中描写的那段历史有了清楚的认识,自然而然地就激发出了爱国主义热情。在欣赏时,通过分析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音乐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扩充课堂的容量,但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讲究以情动人,需要音乐教师的情感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学时,教师要是只动动鼠标,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媒介则为中介,音乐才是本质。要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要使教育技术、教师专业、教学艺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水乳交融。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特性,使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  场景一:那天上课,寿旭东来得特迟。更可气的是,
周末,我布置给学生以《寻找早春的足迹》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谁知批改时,竟意外地发现学生们的早春多成了阳春甚至晚春。有写“满坡的梨花朵朵怒放,高高低低地缀满枝头,远远看去恰似一座座白雪山”;有写“大地上,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花竞相开放,真像一个姹紫嫣红的五彩盒”;有写“一朵朵娇艳欲滴的桃花与人面相映而红”……早春哪来百花争艳?更何况,今年花期推迟,小草才刚刚萌芽!孩子们的七嘴八舌透露了“空穴
山东省周村实验中学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数字化条件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校园的内涵。   一、数字化条件下学习内容的呈现、获取方式   1.建立课程资源中心,形成数字化教学主体资源  首先,学校为所有学科建立了集教学素材、动画教具、专题参考、优质案例、微格案例、试题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思想准确地概括了Web2.0网络。与Web1.0的单向浏览和群体交流的特点相比,Web2.0营造出以“我”为中心拥抱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环境。博客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将互联网带入了Web 2.0时代,教育博客也紧随潮流,以蓬勃之势在我国中小学迅猛发展。随后,各种Web2.0的应用技术如Wiki、Moodle、播客、Google协作平台等接踵而至,自由、协作
“学习环(learning cycle)”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简称SCIS)项目。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学习环”分为探究、概念引入、概念应用三个阶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价值观。探究是“学习环”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SCIS项目的成功实施,许多科学教育者将“学习环”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课程发展模式,并对其基本模式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摄影:沙飞  20世纪初叶,众多思想家和改革家决心对中国制度和文化进行全面改革,除了在器物和体制层,重视国民性改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着眼点:严复基于国民性批判,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陈独秀办《新青年》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蔡元培为教育救国,不计风险力推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其具体的方法之一包括提倡“美育”,以“图德育之完成”,并“把美育特提出来,与体
履新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提了多年,但将其置于如此重要之地位,还属首次,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的程度。这也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多希冀。  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等方面,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平等的学习环境。我们看到,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是在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其主要形式及操作方法,认识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库的概念;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与手工管理信息的区别;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与不足。  过程与方法:以测评学生体质达标
这本随笔集的题材真是“五花八门”,从师缘书缘到爱情婚姻,从品味生活到人物剪影,从社会关怀到旅游见闻……我想用优美机智的语言,和朋友们聊聊自己求学、交友、谋生、婚姻、旅游中的酸甜苦辣,但愿我自己聊得尽兴,也希望朋友们读得开心。用我讲课的口头禅来说,“你听懂了没有”?  写论文要“不苟言笑”,读论文也得“正襟危坐”,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更喜欢读随笔,也喜欢写随笔,偶尔还翻译一点随笔,因为写随笔可以任心而
有关文献显示,国内学者、教师关注Moodle应该在2004年。经过2005年、2006年早期实践者的实践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Moodle平台在2007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促进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理想载体,于是利用工作之便,向全省中小学校推广Moodle应用。应该说,通过一年多的推广,浙江省成为全国应用M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