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语文命题导教导学的功能。如何让语文命题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何让语文检测与课堂教学和谐统一呢?坚持依据《标准》,紧扣课本,应是语文命题始终不渝的追求。
依标——命题应力求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语文课程四大基本理念之首。为此,语文命题既要考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内容,又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运用、欣赏评价等语文能力,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达到综合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进而引导教师关注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促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的基本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试题举例】
卷面书写单独立项,专门赋分,并且摆在醒目地位:评卷时以“工整、规范、整洁”严格要求,凸显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如“字词句运用”部分第一小题中“书写‘慷’字要注意——,书写‘垄’字要注意——。A上下均匀;B下面较扁;c
左窄右宽;D左右均匀”更直接地体现了编者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用钢笔描红”的意图。
“字词句运用”中的“根据情境写成语、仿写句子”,以及“积累感悟”、“美文赏析”、“习作体验”中的绝大部分试题都力求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考查能力,熏陶情感,习得方法,训练思维,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关注。如,“美文赏析”中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词语一题,对小学生来说,选出既合情理又合语境的词是需要一定语感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和辨别能力。
理念之二:正確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命题应力求文质兼美,注意潜移默化,注意情感体验,注意语言感悟,注意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运用等过程。同时注意安排一定量的主观题,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进而引导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试题举例】
短文一节选自《广玉兰》,旨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短文二《绿叶的梦》,旨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语文;“习作体验”中的修改有关“传递奥运火炬”的病段、写班级辩论会的开头和描写“为汶川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情景,都是为了表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皆有语文。这样,以“行万里路”这一主题整合“美文赏析”的两篇短文、“习作体验”的三小题以及“字词句运用”和“积累感悟”中的大部分试题,既呼应了以主题单元组合教材的编写理念,又检测了六年级下册教材所要求的核心训练点,体现了大语文命题观。
理念之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应努力实现语文命题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交融,关注答题过程和答题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答题的激情,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力,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丰富情感、享受快乐,进而引导教师由单向的“传授”向自由民主、多向互动的“对话”转变。
激发学生自主答题不仅体现在导语、提示语、激励语、结束语上,还体现在试题的内容里。命题力求开放(包括答案的开放和多元化),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抒发情感,表达见解,发展个性,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试题举例】
短文二第一小题:“初读文章时,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边读边想,细读几遍后,自己又解决了哪些疑问?选择一个写下来。”和“积累感悟”第六小题:“《西游记》中很多精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美猴王出世》《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八戒大战流沙河》《三清观大圣留名》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两三句话概述所选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两题体现了对个性化阅读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露自我心声、倾诉自身感受,激发学生主动答题的欲望。
理念之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为此,语文命题的背景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喜闻乐见的人和事,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亲近自然、知行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教师主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自觉推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试题举例】
以主题“行万里路”整合试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到“无字书”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磨炼意志,陶冶情操。
“美文赏析”中短文二第八小题:“结合短文内容,想一想。我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习作体验”中第一小题:“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5月26日,期盼已久的奥运圣火来到古城扬州。我们身着奥运T恤,佩代鲜艳的红领巾,早早来到了文昌阁附近。街上人山人海。到处是人,处处可见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和一阵阵欢声笑语。‘祥云’火炬传来时,有的挥舞着小旗,有的举起中国加油的横幅……大家都在为北京奥运呼喊!”第二小题:“根据下面的辩题,想一想这场班级辩论会的开头,并写下来。正方:我们作为主办国的小学生,应该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反方:奥运会远在北京举办,我们高邮的小学生无能为力。
主持人:(开场白)
正方:(至少写两点理由)
以及第三小题描写“为汶川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情景等。这些试题,学生觉得十分熟悉和亲近,答题时也十分投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在鲜活的实践中用语文。
扣本——命题应力求源于课本又适度高于课本
首先要源于课本
很多第一线教师有“语文书越来越没用”的感慨,因为现在的语文检测,书上的内容越来越少。课本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检测的主要资源。为此,语文命题应紧扣课本,注意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注意检测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样可以让师生认识到,教材是语文学习的本源和关键,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引 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用好教材。
【试题举例】
“积累感悟”的8个小题中有精美的课文片断,有经典的诗句格言,有课文的人物形象,有习作的表达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课内感悟和积累的质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美文赏析”中短文一节选自教材的内容。第一小题,“品味‘蜜蜂’和‘蜂蜜’,仿写一对意思不同的词和一对意思相同的词。”第五小题,对比喻句理解的考查。第三小题“请用‘ ____ ’画出该片段中两处总写的句子。”第四小题“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数世同堂’就是指广玉兰花____、____、____和____等形态在同一株树中共同存在。”第五小题“‘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从‘孕育着新生命’你读懂了____”这5个小题均指向平时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平时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再次体味。
其次,要适度高于课本
命题应遵循題在课外、根在课内的原则,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为此,语文命题应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考查,注意课内知识点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点的融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积累与运用的融合、能力与方法的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等等。在有限的命题中进行综合性考查。这样能增强命题的效度,引领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开阔的视野对所学知识和有关事物进行再认识、再内化,引导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等习惯。进而,引导教师对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怎样的能力了如指掌,整体把握,并激励学生时常归类梳理,及时提取运用。
【试题举例】
“积累感悟”的第三小题:“‘兴尽晚回舟,____。’是南宋词人____写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____。《夏日绝句》中‘____,____ ’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第四小题:“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和‘____ ’。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
,
”’。第五小题:“要毕业了,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表达惜别之情;对默默奉献的老师,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表达赞美之情;即将步入新学校的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勉励自己。”以及短文二的第六小题:“这篇短文与本学期课本中的学习习惯‘____’不谋而合,《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____’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还让我们想起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这些知识点分布在六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中,命题时或通过作者,或通过主题,或通过类别。巧妙地将其整合起来,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归类梳理,形成知识模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本次命题其题型既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或单元练习,又适度进行巧妙链接,归类整合,在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引导师生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依标——命题应力求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语文课程四大基本理念之首。为此,语文命题既要考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内容,又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运用、欣赏评价等语文能力,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达到综合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进而引导教师关注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促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的基本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试题举例】
卷面书写单独立项,专门赋分,并且摆在醒目地位:评卷时以“工整、规范、整洁”严格要求,凸显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如“字词句运用”部分第一小题中“书写‘慷’字要注意——,书写‘垄’字要注意——。A上下均匀;B下面较扁;c
左窄右宽;D左右均匀”更直接地体现了编者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用钢笔描红”的意图。
“字词句运用”中的“根据情境写成语、仿写句子”,以及“积累感悟”、“美文赏析”、“习作体验”中的绝大部分试题都力求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考查能力,熏陶情感,习得方法,训练思维,体现了对语文素养的关注。如,“美文赏析”中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词语一题,对小学生来说,选出既合情理又合语境的词是需要一定语感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和辨别能力。
理念之二:正確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命题应力求文质兼美,注意潜移默化,注意情感体验,注意语言感悟,注意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运用等过程。同时注意安排一定量的主观题,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情感态度和思想观点,进而引导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试题举例】
短文一节选自《广玉兰》,旨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短文二《绿叶的梦》,旨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语文;“习作体验”中的修改有关“传递奥运火炬”的病段、写班级辩论会的开头和描写“为汶川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情景,都是为了表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皆有语文。这样,以“行万里路”这一主题整合“美文赏析”的两篇短文、“习作体验”的三小题以及“字词句运用”和“积累感悟”中的大部分试题,既呼应了以主题单元组合教材的编写理念,又检测了六年级下册教材所要求的核心训练点,体现了大语文命题观。
理念之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应努力实现语文命题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交融,关注答题过程和答题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答题的激情,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力,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丰富情感、享受快乐,进而引导教师由单向的“传授”向自由民主、多向互动的“对话”转变。
激发学生自主答题不仅体现在导语、提示语、激励语、结束语上,还体现在试题的内容里。命题力求开放(包括答案的开放和多元化),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抒发情感,表达见解,发展个性,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试题举例】
短文二第一小题:“初读文章时,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边读边想,细读几遍后,自己又解决了哪些疑问?选择一个写下来。”和“积累感悟”第六小题:“《西游记》中很多精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美猴王出世》《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八戒大战流沙河》《三清观大圣留名》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两三句话概述所选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两题体现了对个性化阅读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露自我心声、倾诉自身感受,激发学生主动答题的欲望。
理念之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为此,语文命题的背景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喜闻乐见的人和事,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亲近自然、知行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教师主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自觉推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试题举例】
以主题“行万里路”整合试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到“无字书”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磨炼意志,陶冶情操。
“美文赏析”中短文二第八小题:“结合短文内容,想一想。我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习作体验”中第一小题:“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5月26日,期盼已久的奥运圣火来到古城扬州。我们身着奥运T恤,佩代鲜艳的红领巾,早早来到了文昌阁附近。街上人山人海。到处是人,处处可见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和一阵阵欢声笑语。‘祥云’火炬传来时,有的挥舞着小旗,有的举起中国加油的横幅……大家都在为北京奥运呼喊!”第二小题:“根据下面的辩题,想一想这场班级辩论会的开头,并写下来。正方:我们作为主办国的小学生,应该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反方:奥运会远在北京举办,我们高邮的小学生无能为力。
主持人:(开场白)
正方:(至少写两点理由)
以及第三小题描写“为汶川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情景等。这些试题,学生觉得十分熟悉和亲近,答题时也十分投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在鲜活的实践中用语文。
扣本——命题应力求源于课本又适度高于课本
首先要源于课本
很多第一线教师有“语文书越来越没用”的感慨,因为现在的语文检测,书上的内容越来越少。课本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检测的主要资源。为此,语文命题应紧扣课本,注意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注意检测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样可以让师生认识到,教材是语文学习的本源和关键,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引 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用好教材。
【试题举例】
“积累感悟”的8个小题中有精美的课文片断,有经典的诗句格言,有课文的人物形象,有习作的表达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课内感悟和积累的质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美文赏析”中短文一节选自教材的内容。第一小题,“品味‘蜜蜂’和‘蜂蜜’,仿写一对意思不同的词和一对意思相同的词。”第五小题,对比喻句理解的考查。第三小题“请用‘ ____ ’画出该片段中两处总写的句子。”第四小题“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作者眼中,‘数世同堂’就是指广玉兰花____、____、____和____等形态在同一株树中共同存在。”第五小题“‘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从‘孕育着新生命’你读懂了____”这5个小题均指向平时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平时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再次体味。
其次,要适度高于课本
命题应遵循題在课外、根在课内的原则,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为此,语文命题应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考查,注意课内知识点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点的融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积累与运用的融合、能力与方法的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等等。在有限的命题中进行综合性考查。这样能增强命题的效度,引领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开阔的视野对所学知识和有关事物进行再认识、再内化,引导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等习惯。进而,引导教师对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怎样的能力了如指掌,整体把握,并激励学生时常归类梳理,及时提取运用。
【试题举例】
“积累感悟”的第三小题:“‘兴尽晚回舟,____。’是南宋词人____写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____。《夏日绝句》中‘____,____ ’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第四小题:“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和‘____ ’。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
,
”’。第五小题:“要毕业了,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表达惜别之情;对默默奉献的老师,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表达赞美之情;即将步入新学校的你,想用‘____,____’这句诗勉励自己。”以及短文二的第六小题:“这篇短文与本学期课本中的学习习惯‘____’不谋而合,《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____’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还让我们想起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这些知识点分布在六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中,命题时或通过作者,或通过主题,或通过类别。巧妙地将其整合起来,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归类梳理,形成知识模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本次命题其题型既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或单元练习,又适度进行巧妙链接,归类整合,在考查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引导师生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