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已有一段时间,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已建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也可以说是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考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来。
关键词:语感;巩固;鉴赏能力;创新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一段时间,任意的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语言基础的强弱。为了使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教师应该对以前语文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在美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自然会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在具有一定语言基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文体进行创作,学生则可以从自己作品的优劣中进一步增强语感。就以上所提,本文作一些讨论:
一、巩固学生基础,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大部分初中生语文水平处于待发展阶段,语文知识系统体系的构建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一样,地基越牢固,能建造的楼层也就越高。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之前,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对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对学生后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对教师而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语文水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的差距,教师本就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越小,竞争就会越大,学生在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往往能快速地增强自己的各项能力,也能为教师在后期语文课程的开展中提供保障,那么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也就达到。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应该由基本的字音、字形、成语、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背诵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现代社会提倡公民使用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拼音能使学生准确地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所认识的字并不难,然而字音的难点就在于常见字中前后鼻音、声母中n和l的区分。教师不妨举些例子让学生来辨析,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知识,制丝,自私,姿势,尼姑,礼盒这几个词,让学生进行注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这样一来,通过对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再进行系统地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所讲的内容,对前后鼻音、n和l的区别有所理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多使用普通话,遇到不会的字词或者不太确定平翘舌的字词一定要查字典,这样才会练就学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字音的理解。教师对字形的讲解可以用词语的含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字词有正确的理解,从而避免学生使用错别字。教师可以由“扫描”和“瞄准”这两个词入手,瞄准是指射击时注视目标,以期命中,主要是人来完成这个操作,所以瞄字有目字旁,而扫描是指通过电子束、无线电波等的左右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出画面或图形,主要是物来完成,所以描字是提手旁。学生在掌握到这种方法后,就能对字形从理解层次上分析,对字形就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至于成语,教师应该从成语的本意和寓意两方面给学生讲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文章一般难度不大,文章也不会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文章的剖析大多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主,而写作手法中往往主要分析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教师应该对常见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夸张,进行分析,传授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方法,并将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一一告诉学生。古诗词背诵这个点,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正处于记忆力很强时期这点,鼓励学生多背诵古诗文,这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的选材,语感的培养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以上知识的巩固之后,学生就可以从旧的知识中获得新的体会,初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感。
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文章入手。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如何培养学生辨别修辞手法的能力,下面文章会着重讨论如何鉴赏一篇美文。对白话文的赏析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手法,文章所表现的主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而对文言文的赏析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到每个字的含义,还要分析作者使用某个字的妙处,不仅要理解文章本身的意思,还要透过文章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或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情等。例如初中教材《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空”字可否换成“乱”字?这是肯定不能换的,从句子来看空游和乱游都是指没有目的的游,那么两者的区别可以从主客观来区分,那文章为什么又要用主观的空游呢?再从文章分析,这些鱼的处境象征着作者的处境,从作者角度出发,所以才使用主观的空游。这个“空”字体现了作者缜密的创作思维,也体现了当时作者的处境,所以显得恰到好处。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在读文章之前若对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写景的文章,而是作者是想借助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的景色,皆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对作者写作背景了解往往可以作为分析文章大致寓意的突破口,所以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
三、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在创新中提升学生的语感
在完成了上述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己写文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取得收益,提升自身的语感。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将生活中的点滴,自己某时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在不断的创作中会提升自己的语感。从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恰好反映了学生的语言水平高低和语感的强弱。对于语感稍微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正确地引导,同时要对这类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而不断地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感。对于语感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给这类学生提一些文章要求来增加学生写作的难度,例如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创作,有能力的学生一般好胜心很强,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不断地努力,在努力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语感;巩固;鉴赏能力;创新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一段时间,任意的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语言基础的强弱。为了使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教师应该对以前语文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在美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自然会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在具有一定语言基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文体进行创作,学生则可以从自己作品的优劣中进一步增强语感。就以上所提,本文作一些讨论:
一、巩固学生基础,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大部分初中生语文水平处于待发展阶段,语文知识系统体系的构建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一样,地基越牢固,能建造的楼层也就越高。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之前,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对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对学生后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对教师而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语文水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的差距,教师本就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越小,竞争就会越大,学生在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往往能快速地增强自己的各项能力,也能为教师在后期语文课程的开展中提供保障,那么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也就达到。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应该由基本的字音、字形、成语、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背诵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现代社会提倡公民使用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拼音能使学生准确地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所认识的字并不难,然而字音的难点就在于常见字中前后鼻音、声母中n和l的区分。教师不妨举些例子让学生来辨析,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知识,制丝,自私,姿势,尼姑,礼盒这几个词,让学生进行注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这样一来,通过对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再进行系统地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所讲的内容,对前后鼻音、n和l的区别有所理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多使用普通话,遇到不会的字词或者不太确定平翘舌的字词一定要查字典,这样才会练就学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字音的理解。教师对字形的讲解可以用词语的含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字词有正确的理解,从而避免学生使用错别字。教师可以由“扫描”和“瞄准”这两个词入手,瞄准是指射击时注视目标,以期命中,主要是人来完成这个操作,所以瞄字有目字旁,而扫描是指通过电子束、无线电波等的左右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出画面或图形,主要是物来完成,所以描字是提手旁。学生在掌握到这种方法后,就能对字形从理解层次上分析,对字形就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至于成语,教师应该从成语的本意和寓意两方面给学生讲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文章一般难度不大,文章也不会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文章的剖析大多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主,而写作手法中往往主要分析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教师应该对常见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夸张,进行分析,传授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方法,并将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一一告诉学生。古诗词背诵这个点,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正处于记忆力很强时期这点,鼓励学生多背诵古诗文,这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的选材,语感的培养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以上知识的巩固之后,学生就可以从旧的知识中获得新的体会,初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感。
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文章入手。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如何培养学生辨别修辞手法的能力,下面文章会着重讨论如何鉴赏一篇美文。对白话文的赏析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手法,文章所表现的主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而对文言文的赏析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到每个字的含义,还要分析作者使用某个字的妙处,不仅要理解文章本身的意思,还要透过文章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或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情等。例如初中教材《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空”字可否换成“乱”字?这是肯定不能换的,从句子来看空游和乱游都是指没有目的的游,那么两者的区别可以从主客观来区分,那文章为什么又要用主观的空游呢?再从文章分析,这些鱼的处境象征着作者的处境,从作者角度出发,所以才使用主观的空游。这个“空”字体现了作者缜密的创作思维,也体现了当时作者的处境,所以显得恰到好处。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在读文章之前若对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写景的文章,而是作者是想借助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的景色,皆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对作者写作背景了解往往可以作为分析文章大致寓意的突破口,所以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
三、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在创新中提升学生的语感
在完成了上述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己写文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取得收益,提升自身的语感。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将生活中的点滴,自己某时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在不断的创作中会提升自己的语感。从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恰好反映了学生的语言水平高低和语感的强弱。对于语感稍微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正确地引导,同时要对这类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而不断地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感。对于语感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给这类学生提一些文章要求来增加学生写作的难度,例如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创作,有能力的学生一般好胜心很强,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不断地努力,在努力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