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幸的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an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危机干预;空椅子技术;认知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
  
  一、案例概况
  
  王某,女,18岁。重点高中高三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家族无精神病史。她善良,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直率,特别重感情,学习成绩较好,同学关系较好。她是家里的骄傲,也是村里的骄傲。她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奶奶在家种菜、卖菜。家庭关系和睦,父母在学习上没有给她施加很大的压力。
  
  二、咨询过程
  
  咨询手记一
  3月23日中午11时43分我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我今天中午12点去馨语室找您好吗?”到了12点王某准时来到了馨语室。她一脸的沮丧,脸色很差,坐下后说:“老师,我很难过。我奶奶在上星期六早上5:30分上街卖菜时,被车撞死了。(说着,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了下来。)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我以为她在医院,回到家发现人真的没有了。亲戚邻居都对我说:化悲痛为力量,可我做不到。奶奶常常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可考上好大学有什么用?奶奶人不在了。我真的不想上学了。这几天上课也不能专注,晚上也不能睡好,心里盼着奶奶在梦中出现。”
  1.初步诊断。奶奶的突然离去,给王某莫大的打击。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在短时间内从痛苦中走出来,她没有信心,因此想到了逃避。但她懂事,孝顺,特别懂得感恩,觉得奶奶、爸爸妈妈很辛苦,自己只有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因此给自己的压力较大,导致情绪失常。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学习效率下降,有退缩心理。
  2.干预措施。我了解了王某的奶奶出事的经过,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让她宣泄内心的痛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审视王某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她的情绪问题与她的认知有关——认为失去奶奶就失去了考大学的意义,夸大了失去奶奶这件事与考大学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咨询的重点应是让她勇敢地面对现实。我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她与奶奶对话,之后角色互换。她向奶奶表达了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肇事司机的痛恨,以及最近的痛苦情绪。哭诉了一会儿之后,换角色时,她说:奶奶听到我说的话一定会骂我的。
  心理老师:如果你不上学,奶奶会高兴吗?
  王某:奶奶会生气的。
  心理老师:你学习好,一直是奶奶的骄傲。离高考还剩两个多月,到了收获的季节,是向父母、向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的时候了。奶奶虽然不能看见,但她一定会为你高兴的。
  王某:是的。
  3.辅导作业。每天写下对奶奶的思念。在奶奶火化的那一天,把信一同烧掉,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奶奶告别。
  找到目前仍坚持学习的力量来源,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难过时找好朋友倾诉,及时宣泄内心的痛苦。
  咨询手记二
  4月20日我又收到王某的短信:“老师,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感到我是最不幸的人了。这学期以来,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听到了一些本不该听到的东西,还和同学闹了不可解决的矛盾。说句实话,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信心了,因为我经历的比别人多。我觉得自己太沉重了,无法专心学习,有时甚至有出家的想法,但又不敢跟父母讲。明天中午您有时间吗?”第二天中午她来到馨语室,她说:“奶奶的去世给我打击很大,但我已经能接受这一事实。那天晚上我一人在出租房睡不着觉,无意中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全过程,声音很大,让我感到很恐怖、很恶心,心里很不舒服,平时也时常想起这事,特别是遇见邻居夫妇时那种‘恶心’的感受更强烈,甚至会产生一种罪恶感。我现在觉得我很倒霉,在高三关键时刻经历了那么多事,让我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1.诊断。在她还没有完全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全过程。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扰动是很大的,使她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突。她既好奇又有罪恶感。罪恶感来自父母不良教育的影响,她认为那是“可耻的”“肮脏的”,有了出家的念头。她觉得自己很不幸,刚刚经历奶奶的去世,紧接着听到“不干净”的事。不到一个月经历两件创伤事件,高考在即,她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内心焦虑紧张,又经历与好朋友的矛盾冲突,各种痛苦纠结在一起,使她难以自拔。
  (1)认知上存在问题,虽然知道性是正常的,但内心不接纳,认为那是“不干净”“可耻”的事。这反映了我们的性教育没有普及,把男女之间的事神秘化和罪恶化,使孩子产生了不良认知。另外,邻居夫妻的私密事被她无意知道,心中感到内疚,加深了她的罪恶感。
  (2)两件突发事件使她焦虑、痛苦,难以自拔。在这种状况下,一件小事就能诱发冲突。加上她个性追求完美,与好朋友的矛盾又加重了她的焦虑。因此,她感到自己很倒霉,无力面对,内心脆弱不堪。
  2.辅导措施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她的不合理的信念,消除罪恶感。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心理学家艾利斯倡导的一种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心理老师:你的罪恶感是因为你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吗?
  王某:是的。但好像也不是。初中生物课本上有这方面的知识,但老师从来没有讲过。有时问父母,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并说以后不准再提这类“不干净”的事。当电视上出现这类床上的镜头时,父母会赶快调台。从此就认为这件事很“肮脏”。
  心理老师:看得出来你内心很矛盾。你也知道这是正常的事,但你搞不懂为什么父母会那样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这样想会令父母失望?
  王某:是的。
  心理老师:你觉得你应该按照父母的想法,做父母认为正确的事,是吗?
  王某:是的。
  心理老师:父母的想法就一定正确吗?
  王某:不一定。我知道父母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怕我不懂事,控制不住自己,做出糊涂的事。
  心理老师:你能领会到这点很好。那么你是有意窥探别人隐私吗?
  王某:没有。
  心理老师:你的罪恶感和焦虑痛苦主要来自你头脑中受父母影响的不合理的信念——聆听到这件事是可耻的,以致出现情绪困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可以把原先的想法改变成“无意间聆听到这件事是正常的”。那样罪恶感就没有了,困扰你的消极情绪也就会消失。
  王某点点头。
  心理老师:还有出家的念头吗?
  她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心理老师:近一个月发生了两件不好的事件,扰乱了你的情绪是吗?
  王某:是的。老师,我知道了。事实是我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扰乱了我的情绪。奶奶遭遇车祸已成事实没有办法改变,我只有接受它,做奶奶希望我做的事,这样我的心情就能平静下来了;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过程,也是无意的。这样想,我心里的石头就放了下来。
  (3)运用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理,引导王某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惧、不抗”——即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在意,要着眼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既来之则安之,要顺其自然,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只要平静下来,一切总会过去的,焦虑会自然消失。
  心理老师:你不要自责,不要有意控制这些想法。只有这样,这些想法才能很快消失。熬过这段困难期,你会更加成熟,以后就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了。这是你最大的收获,即有失必有得。
  王某: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3.辅导作业
  (1)让妈妈每天来陪伴,得到亲人的陪伴和支持,这样会容易入眠。
  (2)每天关注自己积极的方面,做奶奶希望你做的事,做值得他们骄傲的事。
  (3)每天查漏补缺,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充满信心地备战高考。
  在咨询期间,王某来馨语室参加了两次团体心理辅导。她告诉我:现在已经彻底从困扰中走出来了,心理辅导对她的帮助很大。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她以后奋斗的方向。
  临考前四天,她来到馨语室。主要问题是考前焦虑。我帮助她调整认知,让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善待自己;告诉她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焦虑,适度焦虑有利于考试成绩的发挥。最后教她两种放松的方法: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以应对过度焦虑。
  效果评估
  6月24日我又收到王某的短信:“老师,我是王某。你还记得我吗?我考了365分,比一本高17分,发挥正常,我对自己感到很满意。老师,谢谢你一年来对我的照顾。放心,我会铭记你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稿件编号:100414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学,225200,电邮:youyu1963@hotmail.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其他文献
〔关键词〕素质拓展;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中国式大班教育的模式下,如何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且有所感悟,并保证课堂的可控性、实效性,是一线心理教师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学校结合本校的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才
〔摘要〕一个高中男生不爱学习,不想参加高考,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变得慵懒,成绩一落千丈。表面上是学习问题,但是本质上是他不能悦纳自我,自我价值感低,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咨询教师用两块不同大小的积木将他分成两个不同的自我形象,让他将想法和情感投射其中;通过积木位置的变化,让他能够看清内在的想法,学会接纳自己。  〔关键词〕自我悦纳;投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
春季家畜消化系统分泌机能降低,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疾病,而牛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春季牛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便秘和前胃弛缓。  1便秘  1.1病因  牛便秘是肠道内容物移送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水分被吸收,阻塞肠道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长期饲喂大量玉米秸、豆秸、稻草、花生秸等粗饲料,使肠道负担过重,是牛在春季发生便秘的重要因素。这些富含纤维素的粗饲料进入到肠道后,先引起肠道兴奋性刺激,随后出现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冲突之下,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利用科学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发挥它们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绝不能混为
〔关键词〕辅导个案;亲子关系辅导;高中生  一、 个案呈现  俊俊(化名),女,高二学生,独自来到咨询室,面带悲伤的神情,说话声音很轻,第一句就是:“老师,我快支撑不住了。”说完开始泪流满面。从她的神情上看,我感觉她内心积压了很多的负能量,而且很忧伤。我给她倒杯水,与她开始交谈。从交流中了解到,来访者的父母都是工人,父亲是家中独子,一直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因为她是女孩,父亲对她很不满意。从小到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幸福;教师;工作满意度  【辅导理念】现实中的教师群体,存在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浮躁、功利心强等不利于自身幸福和学生成长的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改善此种消极状况。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且每个人学习幸福的资源是无限的。学习幸福的第一步是要理解幸福的真义,即幸福是快乐加上意义;此外还要学习幸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认为,帮助人们发现工作中潜在的
〔摘要〕“庆祝优秀品质”项目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故事和节日庆典活动,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在听故事和庆祝活动中发现自身优秀品质,同时也发现他人优秀品质。“庆祝优秀品质”项目已经在英国的部分学校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些学校实验了五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教师的幸福感和信心,使得教师更加享受其工作;改善了学生的信心、行为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关键词〕英国;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学;积
〔摘要〕活动和体验是心理课堂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决定了心理课堂的成败,因此,活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活动素材的使用出现了拿来就用、反复使用等偏颇情况,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活动素材推陈出新,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课例,挖掘生活中的活动素材,改编创新,提出了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柔克刚等有效运用活动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课;活动素材;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实用主义教育理念,重视实践,重视经验的获取,提倡在做中学;其次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追求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最后是生本教育理念,主张顺应人的自然天性,最大限度释放天赋,以自然之伟力促使自我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用主义;人本主义;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
〔关键词〕社区资源;越秀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