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判断各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通过对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悟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强化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新课程理念的思想观念到实施的一场深刻而又彻底的变革,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靠学校通过具体的改革措施方能实现。在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如今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重点,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学科教学,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控制卜进行知识的记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问的关系紧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我们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是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对教师、对历史学习的恐惧感,才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一、一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给学生平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最人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是将民主带入课堂课堂上要允许有与教师的教学“不和谐的声音”,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发表个人不同见解,提倡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做好学生发言的处理工作,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一、三是将师爱带给学生一、爱是教育水恒的主题,教育之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为池塘我们要真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与微笑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影视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历史情景主体再现的形象性;声、光、形、色、视、听、触等作用于学生的多功能性,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交互性,进一步凸现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强化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边看边听边动手,使学生看到从原始社会直到现在,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如二战部分,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希特勒是如何发动战争的,日本如何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的,日本是如何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退败并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等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再如你想翻阅一篇名著或想听某位大师或想看某位美术大师的作品,只要敲击键盘,就能达到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可以选择、重复或跳跃教学内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有助于其概括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和知识水平得高低进行历史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我们也就达到了面向每个人的教学目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因材施教。再者,多媒体程序中除教学内容外,还有相应的练习题、综合试题等,以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新学的知识。同时,多媒体还可以长期保存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三、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新课程标准之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尤其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对德育教育更为关键。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循序渐进,制定多元目标,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势,做到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史实的同时,就受到相应德育的教育,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对同学们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充满新的希望和期待,我相信我们中学初中历史教师一定会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强化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S].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兆山,姚俊.教育学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及交通荷载也在不断的增加,对于已建成等级公路的养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重建轻养”的思想严重,每年管理部门在养护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如何将其按照最合理的方式分配,使得不但路面的使用性能能维持在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水平上,并且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养护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养护决策是路面养护的关键。本文基于
【摘 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时间长,受到影响因素较多,在对建设工程投资计划和控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投资计划的程序、主要依据、影响因素,并对主要的工程变更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方案优化来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效果。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投资控制;工程变更  0.引言  建设工程中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时实现总体目标的最后阶段,直接影响着总体的投资控制效果,是实质性的操作阶
【摘 要】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建设工程消耗大量的工料机资源,它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综合性强,关系到建设各方的经济利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因此,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功的标志之一,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认真做好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控制  1.造价管理的
【摘 要】为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混凝土施工是现代道桥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道桥工程质量,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对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道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要点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经济适用及可塑造强等
阅读是人们获取间接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
语文课堂里蕴含着情感因素很多,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程过程中要抓住小学语文教
【摘 要】笔者根据多年监督工作的实践,感到水泥土重力坝的挡土方法在执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水泥土重力坝;问题;对策  在水泥土重力坝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使工程出现了围护挡土强度不足,坑底水位过高,土质不好,流砂涌起,造成基坑边坡坍塌,引起基坑周边道路民房开裂,水、电、煤、通讯管道位移过大,破损严重甚至断裂,此类质量
【摘 要】碎石注浆桩技术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大量应用可以有效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对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施工技术、监测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碎石注浆桩;应用原理;施工技术、监测方式;公路工程  1.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  由碎石与水泥砂浆胶结而成的小型钻孔灌注桩就是注浆桩,基于此,从成桩技术角度看,钻孔灌注桩包含碎石注浆桩,从桩的材料看,其又属
【摘 要】在建筑工程大型结构构件施工过程中,作为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较多应用的一项新型工艺,后张法存在结构构件裂缝、构件截面尺寸以及結构自重减少等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被广泛青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后张法技术  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特点和优势  1.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特点  所谓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通常指的是结合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对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一定
【摘要】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初中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