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麦是我区种植区域最广,产量最高的基础粮食作物,就我区而言,小麦的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1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区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依旧是严重制约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综合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34-01
  一、前言
  根据我省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在防治小麦病虫害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区的土壤和各阶段的气候状况。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后期治理为辅。与此同时,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于各种化学农药的选用要慎之又慎。本文主要通过对防止小麦病虫害的几点措施加以阐述,旨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选育优质麦种
  在小麦的选种过程中,要根据我区的土壤类型以及气候状况,选择高质、抗病能力强以及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将选育优质麦种与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相结合,从根本上保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随着小麦种植经验的不断累积,抗病小麦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但就我区目前来说,优质小麦的产量还未能尽如人意。以抗锈病为例,能够有效抑制小麦锈病发生的良种仅有四分之一,而感病的小麦品种竟多达四分之三。针对上述情况,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减少感病麦种的选育面积,进一步提高抗病能力强的麦种,如百农矮抗58等良种的培育面积。
  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在小麦种植区域较广的区域,应该选择不同的良种,并合理布局其种植区域,进而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除此之外,在小麦病虫害的多发区和重病区还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套种绿肥。采取多品种小麦混种的方法也是控制小麦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做好整地工作
  在小麦播种之前,对于旋耕的麦田要做到平、实、细。在耕地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扩大土地深耕的面积,使土地的作用力发挥到最佳,保证土地的质量。与此同时,旋耕耕种的土地应该保持三年进行一次深耕。使小麦的根部能深入土地,使其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秸秆回收利用的土地要进行深耕,田垄上的秸秆一定要进行粉碎,利用机械将其翻入土地,增强土地肥力。除此之外,麦田耕作之时,不仅要保证土壤的湿润程度,还应该按照每亩地20斤的标准均匀撒施碳酸氢铵,进一步促使秸秆发挥效用。
  3.合理用药,综合防治
  3.1播种期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在其播种期间。在此期间,主要针对各种地下虫害,纹枯病,金针虫以及蛴螬等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在良种里掺拌农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纹枯病来说,可将麦种与三唑酮按照500:1的比例掺拌均匀。而对于金针虫病虫害严重的区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种子兑水掺匀,其比例可为1:900:800,通常,掺匀之后放置3个小时左右播种为宜。而对于蛴螬重灾区,则可用50%辛硫磷乳油与种子兑水搅拌,一般三者的比例可为1:70:600。通常这种拌种方法对金针虫和蝼蛄的防治也极为有效。
  3.2返青拔节期
  近年来,纹枯病和麦蜘蛛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尤其是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在保证麦田肥料和水分充足以及杂草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对田间的病虫害及时使用农药控制。将病虫害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在重视小麦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追肥和补充水源等措施,加强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在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对于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应为,纹枯病应保持在18%左右,而被各种地下害虫危害的麦株应在3%之内。通常,将5%井冈霉素按每亩地300毫升的量进行均匀喷洒。或者兑水浇于麦田也可。一般来说,病虫害较为严重或者产量较高的地块,应该在距离第一次用药之后的15天之内喷洒第二次。使用15%三唑酮兑水均匀喷洒于田间,能够有效防治小麦锈病,同时,对麦田其他病虫害也有显著作用。在小麦返青期,可用15%粉锈宁按每亩地25克的量进行喷洒,以此减少或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3.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在此期间,小麦病虫害多发为赤霉病、麦蚜等。而就我区来说,以麦蚜的发病率最高,蔓延面积最广。一般来说,此期间是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证,如不能及时有效对小麦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控制和治理,小麦的产量将会无从保证。
  对于麦蚜虫害的控制,可通过保护麦蚜的天敌来进行。冬春季节是麦田多种害虫天敌的繁殖时期,保护好害虫田地能够有效降低麦田害虫的发生率,提高小麦的产量。除此之外,使用药物控制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药物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麦田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采用杀菌剂和灭虫剂交替使用的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以小麦颖枯病为例,可利用50%多菌灵按照每亩地75克的用量兑水对麦田进行均匀喷洒。
  3.4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小麦的病虫害主要为麦穗蚜和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按照每亩地21毫升的量兑水均匀喷洒于田中。如果麦田中害虫与其天敌能达到1:130的比例,则不用再额外进行药物控制。
  在小麦的灌浆期,黑胚病也是造成小麦低质低产的病害之一。在黑胚病的防治过程中,应该选用抗黑胚病的优质麦种。除此之外,还应用12.5%禾果利按照每亩地25克的比例兑水进行均匀喷洒。同时,三唑酮和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以深耕为基础,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小麦的生长期,要根据具体的土壤和实际的气候状况,采取具体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以达到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增产。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 “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03) .
  [2] 惠军涛,杨非,张毅,惠峰涛,侯日望,艾国兴,王德田,宋方君,田军. 蓝田县小麦全蚀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 2010(03) .
其他文献
分析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主电路结构。提出一种基于谐波消除原理的新型SVG调制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SVG输出电压谐波。
通过对10年来哈尔滨市供电量、售电量、行业及产业用电结构、人均用电水平、供用容量、用电户数和用电最大负荷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以期寻找出哈尔滨用电需求与
介绍了黑龙江省电力系统接地线使用的状况.对短路接地线允许电流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保护动作时间对不同截面积短路接地线允许电流的影响.通过电网运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5~2018年B型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B型
通过对除尘整流变多次发生偏励磁故障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偏励磁故障点的查找及其解决方法。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的语言特色薛兴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各具特色,亦即人物语言应个性化,这首先是剧作家们所全力追求的目标。但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在小说创作中也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和
介绍了远动终端(RTU-Remote-Rrminal Unit)中变送器角差补偿算法,并应用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技术方便的实现变送器角差的补偿.补偿后的结果满足远动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