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切实关注其“根本”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林通《省心录》曾言:“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其意思是,对树有所培养,它就会根深本固,枝繁叶茂,会长成栋梁之材。对树的培养,是养其根,因为根深才枝繁叶茂。教育也是如此,养“根”护“根”壮“根”,才能让生命能抵抗世界的风雨,走向独立,从而在渐渐行进的生命旅程中,超越自我,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培教育之“根”在培健康的生命。有语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一切,都需要有活着且健康的生命为依托。现今,教育往往忽略了自然生命,“灯光 日光”“时间 汗水”,让生命的健康多了忧患。往往是学习上去了,体质下降了,而最终是什么都没有了,连同学习也因没有了“载体”而垮掉了。在我们的教育中,不可忘了正常的体育活动、体能锻炼,要知道,合理而有效地加强体育运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育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培教育之“根”还在养“心”。孩子的心理很微妙,很敏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孩子处于成长过程中,心灵十分脆弱,所施加的教育不当,伤及孩子的心,就可能贻误孩子的一生。“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教育好他们首先是了解与认识。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不经意的举动,以及仿佛很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是他某种心理活动的外露。只有敏锐地把握住,多方细察,而后做出相应的引导,用教育的阳光去呵护、尊重和鼓励,才可能触及孩子的内心,对其灵魂作有效的引领,让其得到来自教育的正能量,让其心根和谐向上,一生“繁茂”。
  养“心”,得让其呼吸自由的空气。自由,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心灵自由,其心灵的原野就仿佛无比宽阔,其所接纳的内容,尤其是学校的教育就多得多。有这样一个事实,用同样的种植方法,同样的肥料,同样的管理方式,同样的蔬菜种子,一些种在茂密的大树下,一些种在向阳的开阔地。到收获时节,我们就能看出差别来了,大树底下的蔬菜长势极其不好,瘦小,甚至枯黄,而开阔地的蔬菜则完全相反。这是为何?很显然,开阔地的蔬菜没有大树的遮挡,它能自由享受空气与阳光,自由地生长,自然就欣欣向荣了。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他可以自由地梦想,自由地呼吸成长的空气,自由地舒肢展臂,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养“心”,更在于唤醒。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片沃土,一个“能量场”,但很多时候都是静止的,需要我们给予一些外部条件,才能让其得以发挥,从而“唤醒”其人格。比如,一如既往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成为好学生,这些积极的信息会不断地刺激其内心,那么,他们内心那种“我是好孩子”的种子就会被唤醒,会萌芽。当然,不是一味地“夸”,孩子的心灵就会被唤醒,有时候,视孩子的情况,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刺激,也能助其内在潜能的开掘。就像在麦子的成长过程中,风雨、烈日,甚至蝗虫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让麦子籽实饱满。我们要善于给孩子创造切合他们的环境与氛围,让他们去体验。体验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亲身接触事物,敞开心灵与世界的交流和对话,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让孩子一只脚走半天路,他自会感受到腿部残疾的儿童的滋味,这也自会唤起他们对残疾儿童的关爱之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验活动不是以达到某种外在的实体结果来进行的,而是通过改变主体的意识和心理世界来进行的”。体验,是唤醒孩子人格心灵最重要的方式。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所学校,也同样应该有一千种面貌。在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学校因其对于教育个性的解读而特色鲜明。  乡村学校,原本作为一定地域内文化的化身而成为当地最具生机与希望的典型符号,却在城市经济飞速提升的背景下,要么因经济的滞后、人群的出走而近乎没落,要么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因文化之根的断裂而彷徨无措、迷失方向。  乡村学校,如何摆脱作为城市教育的
罗沙小学位于顺德乐从镇的西南面,是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教师57人,学生1118人。学校占地面积约 415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8726平方米。校园设计新颖独特、环境幽雅,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学校先后被评为“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顺德区先进学校”。校长马桂姬,1992年被评为佛山市“教坛新秀”,2005年获得佛山市“学科带头人”称号,2013年获顺德区首批
“我们相信美国的繁荣必须落在崛起中的中产阶级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忠于我们的信条,一个小女孩即使出生在最贫困的地区,她知道她有着与其他任何人相同的成功机会,因为她是一个美国人;她是自由的,她是平等的,不只在上帝眼中才这样,在我们自己的眼里也是一样的。”  —Barack Obama,第二次就职演讲,2013年1月21日  美国的公立学校努力为每个社区的儿童提供一条通向中产阶级的道路,特别是来自贫困家
硕果金秋,丰收如画。十月的和风,吹送南海大地。秀美灵动的韵律,将幸福唱响天空。南海实验中学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器乐节和大型乐器演奏会、“器乐之星”评选。  2011年10月29日晚7点,南海实验中学校园,高朋满座,华光溢彩,各级领导、各界来宾和家长、师生校友一万余人,共同庆祝南海实验中学十周年华诞。  聚光灯亮起,舞台上下齐刷刷矗立着小提琴方阵、威风锣鼓方阵、萨克斯方阵等6个乐器方阵,1800名身着各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少年强则国强”,而教育强则少年强。九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成果,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完善,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栏目特别探寻我国教育方针以及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与变迁的相关文献资料。历史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水平师资匮乏等制约着广东教育可持续发展。如何走活师资队伍建设这盘“棋”,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大手笔推出“强师工程”,省财政五年间总计投入25亿元补广东教育发展中的这一“短板”。通过“强师工程”项目的示范引领,各地、各高校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格局。  围绕
为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实施创建教育强市战略,兴宁市把调整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一项战略性任务,进一步强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促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学校逐步达到规范化办学标准,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兴宁从2003年至今已撤并调整中小学校131所,其中2008年撤并51所。但根据
199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康大工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真诚握手——筹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成为广东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  2014年5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正式转设为广州商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成的普通本科高校。  无论在民办教育事业举步维艰的创始阶段,还是日益成熟勇于改革追求创新的今天,在15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州商学院(原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既有勇
有幸聆听王文丽老师的《百合花开》,对我而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名家的课堂,第一次受到如此深的心灵震撼:原来一堂看似简单的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蕴含如此多的内涵,可以如此多的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的涵养和素质,可以把人带到那么美好的境界,可以给予孩子有可能贯穿其一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细节处孕育诗意  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百合花开》是一篇优美的蕴涵哲理的散文,它本身
7月3—13日,省教育厅分别在佛山、惠州、揭阳、韶关、茂名、肇庆、广州召开分片区公办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推进研讨会,总结交流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经验及做法,研究分析学校章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思路和重点。  学校章程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宪法”,是《教育法》规定的学校设立的必备基本条件之一。加强中小学章程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