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菱信基金营收业绩双降前平安基金副总“空降”救场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2019年报披露进入密集发布期,多家公募基金去年成绩单也随参、控股股东的年报陆续曝光。在权益类基金占据上风的2019年,虽然多数顺势发展权益产品的公募基金规模和业绩得到了攀升,但仍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原地踏步,甚至有部分公募的产品还出现清盘现象。
   上市公司申万宏源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控股子公司申万菱信基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4549.3万元,同比下降约3%;实现净利润约6319.59万元,同比下降20%,成为“券商系”公募中继光大保德信之后的又一家同比双降的“逆行者”。

14只混基规模偏小,有特色新品断档


   相较多数头部基金公司在网站首页头图展现近一段时间表现优异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以申万菱信为代表的几家小基金公司则在网站头图的位置展示了量化、ETF和纯债的产品,这一现象的背后或许与其自身产品阵营尴尬的现状有关。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在目前申万菱信41只公募产品中,权益类基金的数量就高达32只,合计规模204.35亿元,平均单只规模约为6.39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申万菱信的股票型基金却几乎为清一色的指数型产品,因此能够体现其股市征战真实水平的产品只能观察几只混合型基金表现。
   然而让公司很头痛的是,14只混合型基金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从新发产品的角度来讲,在2019年业内同行纷纷绞尽脑汁设计权益新品之时,申万菱信却没有发行成立一只主动型权益产品,错失了2019年规模提升的大好机会。同时,从存续混基的规模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14只产品中不仅无一只规模突破10亿元门槛,且产品内部的分化也是颇为明显的:其中最早成立的三只混基还基本维持在9亿元一线,而成立时间较晚的几只产品却进入了清算状态,如申万菱信价值优选、申万菱信价值优享、申万菱信甄选6个月、申万菱信智选一年等。
   此外,尽管14只混合基金产品数量不算少,但是颇具特色的产品却很缺失:除去主题类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沾边科技的智能驱动之外,从产品名称中很少有直扣投资者心扉的个性化产品。在权益类竞争颇为惨烈的时代,本在竞争中就不占优势的中小基金公司更应在产品设计乃至名称上多费心思,例如上海某公司的“生活”系列基金等,但申万菱信目前存续产品却相对中性化且相对平平的业绩表现,导致产品在发行过程中很难吸引到更多的基民的关注。

现有基金经理重仓股思路混搭缺乏棱角


   除去产品设计存在问题外,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不足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中小基金公司权益产品发展壮大。就申万菱信而言,旗下的13位基金经理对应的产品数量为41只,平均每人管理的产品超过3只。
   在这些现任基金经理中,仅约6人负责主动权益产品的投资。其中,除去孙琳的任职时间超过6年外,其余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基本在3年左右,而张朋的任职时间尚不到2年。从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看,除去孙琳曾在2015年大牛市中掌舵新动力混合实现过任职回报翻番外,其余的基金经理迄今似乎尚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成绩可以炫耀,这种情况就导致在基金投资者和渠道销售中的知名度彰显不足,间接制约了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再上台阶。
   纵览申万菱信主动混基去年的逐季季报,《红周刊》记者发现这几位基金经理还似乎缺乏清晰的投资思路:通常他们可能会在核心资产和科技成长中选择取中路线,混搭“核心资产+科技成长”的模式较为常见;同时,他们貌似也很难做到在某一板块潮起前及时左侧布局,“后知后觉”的结果往往是即便配到了热门标的,但因在较高时点介入而对组合的净值贡献较为有限。
   以申万菱信新经济为例,在现任基金经理林博程接手后,他于去年2月底开始逐渐调仓,但是重仓品种范围似乎摇摆不定:二季度时重仓股中以“券商+保险”为主,彼时券商股和保险股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基金持有5只重仓股的持仓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约为25.35%,结合当时基金的股票仓位91.19%估算的话,两大板块对组合的净值贡献度约为23%;三季度时,光伏、半导体等板块重仓股的位次虽然得到强化,但该基金经理还重仓了三只银行股;第四季度,这种混搭的思路依然延续,不过整体组合更朝科技一方倾斜。
   某种程度上,时任基金经理利用科技大热快速修复净值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重仓股部分已经游离于契约规定之外。《红周刊》记者查阅申万菱信新经济的业绩比较基准,其明确规定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85%+金融同业存款利率*15%”。但对照四季报中的重仓股和Wind沪深300中的成份股标的,宁德时代、华泰证券等几只重仓均不在沪深300的成份股名单之列。
   与混搭的方式相比,公司主动混基中也有产品重仓的思路显得过于保守,如申万菱信竞争优势。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同时还管理着盛利精选混合。将两只基金的四季报重仓股进行对照,可发现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产品思路迥异。其中,盛利配置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是医药生物,健帆生物、智飞生物、药明康德、迈瑞医疗形成阵容可观的重仓团队,创业板公司是其中当仁不让的主力;而竞争优势则清一色是沪市蓝筹的天下,其中招行、兴业、工行、交行、浦发等五只银行股携手平安和中信证券,构筑起气势磅礴的大金融军团。然而,对于基民来说,同一基金经理在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从风格上讲,是缺少鲜明个性的,虽然这并不代表一个基金经理的优劣,但如果一名基金经理没有自己鲜明的投资风格,则其就不能长期在某一品种上深入研究并長期持有,进而也就很难获得超额收益,这样的基金经理可能只会短期关注,而不会长期跟踪。
   《红周刊》记者还发现,尽管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人手有限,但是目前基本上是每只产品均由一人管理,没有双基金经理甚至人数更多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司目前缺少明星基金经理,流行的“明星+素人”共管的模式无法被采用。
   对此,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指出,权益基金管理竞争非常激烈,人才是基金公司的命脉,小公司通常难以留住人才。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怎样的产品线,而是将基金经理的利益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比如通过基金经理持股基金公司来解决人才激励问题,或者小公司还可以在母公司层面探索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被动指基“乌龙指”或与公司管理层动荡有关


   此外,《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虽然公司多数股票型基金为被动型产品,且大多数是由原来的分级产品转化而来的,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运行中同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给公司口碑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例如,作为一只场内交易的LOF指数基金,申万健康基金就因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触发了《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合同终止条款,于4月10日依法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Wind资讯显示,从2018年3季度以来,该基金的规模基本就在5000万元的生死线上下浮动,产品在2016年成立时的规模约为4.19亿元,历经股市近几年牛熊的变迁,虽然健康产业这一主题时常在二级市场有不俗表现,但是这只基金如今的规模却仅剩下大约两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四季报中,彼时并没有披露该产品出现过清盘的预警信息,而最近两个月规模的加速萎靡,或许跟股市调整背景下包括外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逐渐离场有关。
   此外,Wind显示,同样是被动指基,公司的另一只产品申万菱信传媒行业同样在目前进入到清算状态。
   除去规模的困扰,不容易出错的被动指基在稍早前出现的疏忽闪失让业界瞠目结舌,成为今年迄今公募行业最大的“乌龙指”。2月11日,申万菱信旗下的深成指A和深成指B在开盘4分钟后就紧急停牌,随后公司发布公告称,两类份额在2月10日参考净值计算并披露错误,10日披露的净值分别为1元和0.1286元,但实际上正确的净值应该是1.0310元和0.0976元;第二天开市的4分钟,两类份额的场内成交额分别为40.86万元和391.6万元,也就是这两部分的成交额都是依据错误的净值所达成的。《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公司对此在错误公告中仅表示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基金份额计算公司参数设置问题,同时表示对计价错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但并未提及如何赔偿投资者。
   如是看来,即便是被动指数型产品,公司在日常管理上的漏洞也着实不少,而这某种程度上也和公司管理层高管的动荡有关。2019年10月和11月,公司的时任副总张少华和总经理来肖贤分别因个人原因和工作需要离职,随后公司发布公开招聘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总经理。
   时隔大约四个月时间,申万菱信基金的第六任总经理人选终于有了着落。4月7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最新公告称汪涛新任基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刘郎将不再代行总经理的职务,昔日平安基金的副总也正式成为了公司的第六任掌门,而更多的人事風暴或许还在酝酿之中。
   但是质疑同样而来,《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汪涛的上家平安基金在2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其于2月28日离职,通常行业内人员流动应有三个月的静默期;但不知是求贤若渴还是出于何种考虑,目前距离正式离开老东家尚不足3个月,汪涛就已经在新东家履新挂帅总经理了。
其他文献
“投资者更喜欢规模大、经营良好、记录优良且与未来盈利持续增加的企业,这是很自然、合理的。这些期望看起来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但在现实中往往无法实现。昨日的龙头企业很多在今天已经没落。类似的故事在未来还有可能继续上演。”这是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的一段话。再度重新阅读依然感触很深,本文笔者拟与投资者,结合笔者以往的投研经历,来探讨该如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发现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过程中常见的定性优先局
期刊
美股市场出现历史罕见的剧烈震荡,连巴菲特都被逼得在航空股上“短线”进出。这样的情形讓所有投资者接受了一次历史“洗礼”。   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中,每个投资者都是亲历者。本期《红周刊》邀请到美国对冲基金公司Greiphyn Heights Asset Management LP投资经理卢国韬,来还原他在美股暴跌前后的思考和应对策略。他比较后悔的是之前没有做空游轮类公司,他得到的宝贵经验是市场总会
期刊
《红周刊》:年报披露即将进入高峰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关注年报最多的数据无非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这两项,而若想提高投资能力,还有哪些“冷门”的數据可以关注呢?   邱诤:本周先说说在建工程这个项目吧。以首创股份为例,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49.07亿元和9.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9%和33.22%。而若和2015年年报时相比,首创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约111%
期刊
4月30日,脱胎换骨后聚焦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协鑫能科发布了公司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8亿元,同比增长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66.83%。继2018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后,2019年,置入资产协鑫智慧能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为145.50%。同日,协鑫能科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报
期刊
电商、游戏和在线教育等是少数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益的行业,但其实还有其他“避险资产”值得观察和了解。   本周接受《红周刊》专访的Optimus Prime Fund基金经理王明全,在科技股投资方面有自己的视角和思考。他认为,美股科技龙头在大幅杀估值后,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他管理的资金在美股科技龙头上多有投资,但在A股,他的投资集中在中高端制造业和消费行业,而不是热门科技股。目前,他的整体仓位在八
期刊
4月中旬以后,A股市场进入了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的双财报披露高峰期,随着上市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报告期内股东的变动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虽然绝大部分公司预计要等到4月底才会公布正式财报,且4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上市公司等年度报告审计与披露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也透露,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报披露截止日放宽至6月30日,但从统计数据却显示,目前仍有1451家公司提前更新了今年一季
期刊
肉最厚的一段结束了   主持人:沪指2830点强阻力立马给你兑现了,这一波从2648点到2830点也有8%左右的升幅,个股却是精彩纷呈,泛舟认为,下面市场会如何演绎呢?   泛舟:咱们先回忆回忆,两周前沪指到了2648点后说的啥。第一,指数会有2到3周的反弹周期。第二,强阻力大致在2830点一线。第三,一锤定音的龙头也出现了。还给大伙留了个作业,观察下当时有哪条暗线即将爆发。时隔一天后,暗线变
期刊
近期,绿城中国提交了2019年成绩单。在净利润实现大规模增长的同时,累计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逐年膨胀的永续债规模却正渐渐吞噬绿城的利润,这无疑为盈利能力本就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绿城中国带来较大的打击。  绿城中国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收入615.93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47.3%。销售方面,2019年,绿城中国实现销售额2018亿元,同比增长29%;
期刊
发行概览: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如下:1250万羽优质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年屠宰3000万羽优质鸡加工厂项目(一期)、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  基本面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为种禽繁育,家禽饲养及销售,禽类屠宰加工及销售,饲料、生物肥生产及销售。公司产品包括活禽及鸡鸭肉冰鲜产品。公司主营的活禽产品主要为中国地方优质家禽系列黄羽肉鸡和少量肉鸭,其中,黄羽肉鸡的主要品种为麻鸡、青脚鸡、竹丝
期刊
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的湖南和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顺石油”,代码“603353”)主营业务为成品油的批发与零售。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长沙铜官油库建设项目”、“和顺智慧油联平台项目”与“零售网点扩张储备金项目”。本次登陆资本市场,和顺石油将成为两市首家民营加油站上市企业。   拥有成品油流通全产业链运营实力   和顺石油成立于2005年,为湖南首家获国家商务部批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