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追求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ul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所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来的。因此,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师生互动、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利保证。
  一、创设情境要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
  情境创设不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关键是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而放弃了情境应有的数学思考。如,一位教师教学“100以内数连加”时,这样设计情境:“几只小鸟衔着几张卡片飞来,每张卡片写着一道100以内连加的算式,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一道或几道算式完成。”当教师说完要求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动笔只是看着屏幕。于是老师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一名学生说:“老师,这幅画真漂亮啊。”另一名学生调皮地说了一句:“老师,小鸟一直飞不累吗?”教师听后,不知该说什么好。
  可见,教师力求完美是出于好意,可这样的情境不仅没有为课堂教学服务,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情境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创设。
  每个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如何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引入新课。比如,特级教师徐长青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课时,就出其不意地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大锅盖,并以此引出课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使一节课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点
  情境创设得好不好,需要了解各个年级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面积”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去哪些地方旅游?(学生畅谈)
  师:老师也喜欢旅游,特别喜欢去海边戏水踏浪、海滩拾贝堆沙。大家看(多媒体出示海滩),这一大一小的两串脚印就是老师和我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留下的。请你猜一猜,左右两串脚印,哪串是 我的脚印?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脚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脚底板着地的面的大小有关)
  师:数学上称脚印的大小为脚印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说到面积,肯定与面有关,同学们,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里有面?用手摸一下……
  可以想象一下,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去找面,结果肯定很勉强,学生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可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沙滩旅游脚印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体会面积,启发性突出,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究新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情境的创设无疑是成功的。
  三、创设情境不能片面追求“生活化”
  有的教师认为,问题情境必须是生活化的,于是难免牵强附会地进行生活情境创设,结果常常弄巧成拙。下面是两位老师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进行的不同的情境创设。
  [案例一]
  师:同学们,谁知道“倒”这个字的意思?(边板书“倒”边提问)
  生:是“倒过来”的意思。
  师:是啊,生活中有很多倒过来的现象。如,杂技演员可以倒立行走,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放置(图片演示)等等。你能举例吗?
  生1:笔可以倒过来放在笔筒里。
  生2:书可以倒过来看。
  师:说得很好,其实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板书:倒数)猜一猜,倒数是什么?
  生: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比如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就是6。
  [案例二] 男女比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始)
  第一组:(男生做)0.23×5= 0.26×4= 0.35×6=
  第二组:(女生做)0.25×4= 0.4×2.5= 0.04×25=
  比赛结束,教师宣布女生获胜,男生表示不满,认为比赛不公平。教师问男生为什么不服输,学生指出第二组算式的结果都是1,算起来很方便。(板书:乘积是1)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并说说有什么窍门,学生很快得出: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再揭示概念,完成板书:数学中规定“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很显然,第一位教师是想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于是便望文生义地如此演绎教学,弄出难以收拾的结果。殊不知,数学上的“倒数”与生活中的“倒”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此时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不仅使得教学失败,也误导了学生认知。而第二位教师通过创设“计算比赛”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比赛结果女生轻松获胜,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比较、思考活动,使得概念的揭示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机地整合教學内容,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利于学生探究的深入。当然,数学问题情境并不只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纯数学知识,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点,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服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获得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王惠玲.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幼儿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许多该专业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针对大班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幼儿
现在的高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生成性教学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教学资源和学生积极性的特征而日益受到重视,在生成性教学中,高中数学老师
一次下乡调研,随堂听的是一节语文课。上课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许老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他的课,生动风趣,娓娓道来,很是赢得学生的青睐。校长轻声介绍,我抬眼向这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转归进行观察。方法 29例植入DES后应用血管内超
青春期是性发育和性成熟的时期,是心理矛盾激化的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是综合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基于贵州省
摘 要:随着新课改大纲的提出,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教育界,而作为小学基础阶段重要的语文课程,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所重点关心的话题。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来说,如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院体育系对2003级和2005级大学生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运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测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造力,社会就不能发展,国家就不会前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
经济,改变生活;生活,改善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国内的经济建设逐步加快。现如今,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本质上的提高,这一切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