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操控中的彰显——以徐志摩的诗歌翻译为例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angis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在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操控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但是,这种操控不仅包含被动操控.而且包含主动操控,它是翻译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对立统一。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其主体能动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的诗歌翻译,说明译者在受到翻译操控的同时也能彰显其主体能动性。
其他文献
针对砼小型砌块多层住宅墙体裂缝,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裂缝的对策。
野外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森林经理学野外实习的经验,本文着重从野外
主要介绍了利用推挽MOSFET功放管,通过采用集中参数变压器宽带匹配技术以及有效的热设计,研制出一种可靠性更高的宽带功率放大器。文章给出了测试结果。
本文笔者结合仿生设计学的含义及发展,探讨仿生设计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可供参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教育创新,应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健康身心、完善创新知
摘 要: 1913年“二次革命”是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失败使民国初年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时期。而在安徽,倪嗣冲以武力统一全省,自此开始了他督皖八年的历史。本文重点论述倪嗣冲在镇压安徽“二次革命”中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关键词: 倪嗣冲 “二次革命” 安徽    1913年“二次革命”是国民党为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