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GPS选专业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涯规划;学业规划;教学案例;高中
  一、案例实施背景
  依据目前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界定,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其中学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发掘自身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业路径并培养出相应的学习能力。目前各省正在试行或已经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实行“7选3”或“6选3”的高考选考方式,从高考制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面对选择,学生却普遍存在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地选课、选考、选专业,是我们当下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探索是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规划模块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部分。本文就以“带着GPS选专业”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大学专业探索模块组织生涯课堂。
  二、案例描述
  环节1:引入
  教学一开始,教师先播放一段题为“网友‘泣血’吐槽大学专业”的视频,视频内容是大学生通过改编歌曲的形式抱怨专业选择错误带来的烦恼。
  视频结束,教师问:“如果像视频里反映的那样,苦读12年,最后由于对大学专业不了解,选专业时贸然出手,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呢?”
  学生答:“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教师回应:“是的,大学专业选择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道重要的人生选择题。新高考改革让我们尽早考虑自己的专业志趣,让我们在本就应该思考生涯发展问题的年龄,获得了学会做人生选择题的机会与能力,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但是,大学专业这道选择题到底怎么做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做看。”出示本课课题:带着GPS选专业。
  通过分享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切身体会,形象地引出话题,引发学生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思考与探索的兴趣。
  环节2:认识18学群世界地图
  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专业定位情况后回应:“大部分同学对于专业选择还比较迷茫,没有太多方向感。而我们要在专业选择上进行导航定位,首先需要一幅地图。”
  运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教师讲授“18学群世界地图”生涯知识:
  大学本科专业有500个左右,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把这些专业划分为18个学群,分别是财经学群、大众传播学群、地球与环境学群、法政学群、工程学群、管理学群、建筑与设计学群、教育学群、社会与心理学群、生命科学学群、生物资源学群、数理化学群、体育学群、外语学群、文史哲学群、医药卫生学群、艺术学群、资讯学群。每一个学群包含十几乃至几十个专业。我们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群未来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特征,把它们区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分别是:数据、观念、人、物。如果某一个学群是“数据”这个方向的,表示该专业未来更有可能从事与数字、文件、计算、记录、事实、商业过程、系统性程序相关的工作,比如会计、行政人员等。它的相反方向“观念”,则是指更有可能从事抽象概念、理论、知识、洞察力、创造、发现相关的工作,比如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等。“物”这个方向的学群,未来更有可能从事与机器、工具、生物、材料相关的工作,比如各种工程技术类人员。“人”这个方向的学群,是指未来更有可能从事与助人、服务、说服或领导等与人相关的工作,如教师、销售等。任何一个学群,都可以根据其专业属性在四个维度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环节3:学群GPS定位
  教师下发“18学群学习资料”和“学群GPS定位活动单”,“18学群学习资料”总结了每一个学群包含的基本专业、学习该学群需要具备的能力特点以及未来主要的职业方向。“学群GPS定位活动单”则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在自己适合的学群下标注★,再根据对其他组员的了解,把自己认为别人适合的学群下标注上对钩(不超过三个)。最后综合自己对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了解,确定下一步要重点探索的学群。
  学生活动并分享,教师引导提问:你认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长在学群世界地图上处于哪些方位?你认为自己适合选择的学群有哪些?组员给你的反馈如何?询问相关组员给出学群选择建议的原因。你会更倾向于未来把哪些学群相关专业作为重点探索对象?
  通过本环节的体验活动,学生结合“18学群世界地图”生涯探索工具,通过组员间的交流反馈、反思与自我觉察,初步形成学群定位。
  环节4:招生宣传会
  活动过程:每组下发一个资料盒,内装《7选3新高考指南·专业·大学》,该书籍包含了18学群的大部分相关专业的基本介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专业,通过资料查询,了解该专业的相关信息。然后每组制作一张招生宣传海报,并推举一名同学担任“招办主任”。全班分享环节中“招办主任”进行招生宣讲,把该专业介绍浓缩在五句话中,并推荐三种进一步了解该专业的途径。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教师总结:刚才每一个小组的宣讲都很精彩,你们宣传的专业都魅力十足。不过由于受限于课堂时间,我们了解的专业信息还很不充分。要对有意向的大学专业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的专业探索方法,如通过出版物、网络、大学专业访谈、招生热线、招生咨询现场、大学参访、大学先修课程等探索途径。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就你有意向的大学专业进行深入的探索。
  环节5:专业GPS定位
  再次梳理自己专业选择的思路。填写“专业GPS定位活动单”。该活动单罗列了18学群最主要的专业,学生根据当前的想法,在“必选”的大学专业前打“☆”,在“有可能选择”的大学专业前打“对钩”。学生分享,教师引导提问:你目前对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是否有了清晰的定位?如果还没有,你认为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你将如何采取行动?
  环节6: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我们的目标定位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过程,最终的选择结果可能会和现在的想法有些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今天提到的GPS其实指的是一种生涯规划的能力,具备了这种寻找方向的能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也能从容面对,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案例分析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课学业规划模块大学专业探索课的案例设计,课堂实录已经收录在浙江省教研网“天天公开课”栏目,受到了同行的肯定。学业规划是高中阶段生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直接对接高中生当下最迫切的生涯探索需求,是生涯规划教育中必须直面的问题。然而当下在学业规划部分的教学实践极为匮乏。本课选取了大学专业选择这个学业规划中的重点问题。生涯规划课程中,专业选择模块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放在课后的个性化实践探索,但引领课后专业实践探索的课堂内衔接性课程也值得重视。本课主要通过对“学群世界地图”工具的介绍以及三个体验活动环节,力图让学生把握专业选择的方法。
  值得提出的是,本课采用的是大学专业18学群分类法,并未使用13大类专业分类方式,原因在于相对于13大类,18学群对大学专业分类更细致,更容易对其进行数据、观念、人、物四个方向的定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本课在认识“18学群世界地图”环节有偏理论化的知识讲解,但笔者认为是必要的,因为生涯规划课虽然不重知识,强调活动性,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适当的生涯知识或工具还是值得让学生了解的,否则不利于学生深入探索。总体上,本课对于学生把握专业选择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再加上与课后实践探索相结合,将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大学专业选择”教学模块。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310030)
  编辑/张帆 终校/王抒文
其他文献
看完既不是小说、又不属报告文学的《绿洲笔记》(艾青著,四川人民版),感到在书中似乎过于平铺直叙的描写中,有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无以名之,姑称为“返朴归真”。真实,能使军垦战士在《绿洲笔记》里看到了自己——不是那些扭扭捏捏,加上了作家的各种异样的感情而变了态的“自己”。在这里需要的是心心相印,一些多余的点缀,反到会引起隔膜以至反感。  作者不愧为诗人。他能把普通的人生酿造成一杯醉人的红葡萄酒,使这似
〔摘要〕小学师生冲突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态现象。本文探讨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校内,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冲突性质主要有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冲突形式主要有情绪冲突、语言冲突、肢体冲突。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原因从大脑发育的层面看,主要是因为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全,大脑尚不能整合运作。师生冲突是一个问题和危机,如果引导得当,必将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从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共情力的发展三方面探讨消解
〔摘要〕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遵循“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發点和立足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高质量的培训学习,创造性地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发动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按摩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教育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态;团体辅导;青春期;初中生  【设计理念】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孩子要经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痛苦,才能真正长大。青春期,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想上要独立,经济上又独立不了;充满对异性的渴望,心理又很封闭;理想与现实经常冲突……此团体辅导旨在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方式,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提升生命质量。  【设计方法】以心理剧引
〔关键词〕隐喻辅导;故事;心理辅导  一、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与思维中,它源于生动而鲜活的生活素材,满足了人们对内在的情感体
〔摘要〕学生作为教与学的关键参与者,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心理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本文将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比较传授知识与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生成性课程资源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心理课中运用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资
二○○六年十二月报载:由于“龙”字在英文中通常译为“dragon”,而在西方文化里,后一“动物”通常具有邪恶的意涵,所以有关当局为免外人误解,为和“世界接轨”,已责成上海某大学以专题计划的方式研究,拟放弃以龙为民族与国家图腾的历史常态,转而另觅其他吉祥物以代之。公布以来,这件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媒体向来喜欢耸人听闻,于是有报纸马上联想到侯德建的名曲,斗大的标题谓:中国人可能“不当龙的传人”了
英国十九世纪作家吉辛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书呆子。他在《我的藏书》一文中说,为了占有书籍他衣食住行皆可牺牲,用自己的肉体营养精神。他经常漫步在人行道上,指头捏着仅有的铜板,眼巴巴地瞪着书摊,经历内心两种食欲的剧烈搏斗,经常的结果是精神战胜了物质。他用gloatedover the pages(贪婪地读书)来抚柔口腹的不满。尽管贫寒交困,他还是说:“当我把一本书抓在手中,心头会泛起一股多么奇妙的柔情啊!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日益重视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专题辅导、讲座、团体活动等,着手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师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心情焦虑、苦恼,学生情绪混乱,教育教学效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  优秀教师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是他们都重视接受学生的现状,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孩子在悲苦的情感体验中得到锻炼、磨练,才能为他们将来适应复杂的人生,经受各种考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之初,性本善。在幼小孩子的眼里到处是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在众多师长的关心与呵护下,他们好像生活在美丽的童话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往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时,快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它的另一个侧面——悲伤,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目前幼儿园所采用的幼儿用书,无论是儿歌、故事还是看图说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