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白楸的生药学及毒理学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ari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大戟科植物白楸进行鉴别及急性毒性试验,确保用药安全.方法 采集药材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别;白楸醇提取物以最大浓度及最大给药体积对实验组小鼠灌胃给药,观察14 d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化学反应结果显示白楸含有黄酮、皂苷等成分;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中未发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给药后14 d,空白组和药物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73.5%和62.9% (P >0.05).结论 该实验结果可为白楸临床用药指导和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PPH+选择性痔核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Ⅲ~Ⅳ度痔的最佳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Ⅲ~Ⅳ度痔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非随机对照分为PPH治疗组(1组)、PPH+选择性痔核MMH治疗组(2组),分别采用PPH术式和PPH+选择性痔核MMH术式治疗,观察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和肛门坠胀感、出血、肿块脱出、肛门瘙痒、肛门潮湿等症状缓解
目的 观察长疗程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予长疗程治疗(常规治疗结束后维持治疗3个月),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自觉症状评分、内镜下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反流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1.241,均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观察组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测定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以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中,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87.7%,高于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