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急性白血病的乳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弥散性侵犯骨髓实体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骨髓活组织检查、全身PET-CT检查、多次外周血形态检查及不同部位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结果,该患者还接受了左乳肿块针刺抽吸活组织检查及B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左乳肿块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

该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与骨髓形态一致的异常细胞;骨髓免疫分型结果示70%~96%的CD45-SS增高细胞群,CD56阳性,其余造血来源标志阴性;骨髓石蜡包埋病理结果倾向恶性肿瘤,乳腺低分化癌侵及骨髓可能。PET-CT示全身骨骼广泛性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增高,同层CT未见异常骨质破坏,脾大,考虑为血液系统疾病。左乳麦默通术取组织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恶性肿瘤,瘤细胞MyoD1+、Vimentin+、Desmin+、Ki-67+(50%~80%)。

结论

实体肿瘤可弥散性侵犯骨髓,骨髓造血系统抗原的流式细胞术检查具有重要的阴性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仅供参考,而合格、适量取材后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成年人Still病(AOSD)的淋巴结、骨髓和肝脏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AOS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活组织检查的淋巴结和骨髓、肝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AOSD肿大淋巴结呈高度增生改变,淋巴结部分结构破坏,副皮质区淋巴结组织增生明显,伴有免疫母细胞和活化的小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组织细胞弥散增生、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慢性炎细胞浸润。骨髓活组织检查示粒红比例显著增大,
目的探讨载多柔比星磁性纳米颗粒(DOX-MNP)逆转人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以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株R-OS-732为实验对象,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OX-MNP进入肿瘤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分布的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DOX-MN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OX-MNP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4例肺腺癌组织、30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EGFR及PI3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因素、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4例肺腺癌组织中S100A4、EGFR及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NX方案)治疗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4例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采用NX方案治疗,NX方案: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24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8例(33.3 %),病情稳定14例(58.3 %)。病情进展2例(8.
目的以3种不同癌变程度的口腔细胞为工具,观察在干扰素α (IFN-α)作用下,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常规培养NOK、DOK、KB细胞。空白组加入完全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加入含有0.1 % DMSO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设10、100、500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Ki-67、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各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突变型p53、Ki-67、ER和PR的表达。结果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21.62 %(8/37),低于子宫浆液性癌中的64.86 %(24/37)(P<0.
目的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2×105细胞)、中剂量组(1×105细胞)、低剂量组(5×104细胞),每组8只。筛选出最适接种细胞数后,分别建立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实验重复3次
干细胞(SC)是一类具有潜在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初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增殖并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核蛋白Oct-4、Nanog和Sox2是3个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在维持SC多能特性、抑制SC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肿瘤干细胞(CSC)假说认为,在肿瘤组织内很可能也存在着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SC,即CSC,正是CSC导致了肿瘤侵袭生长、转移和对治疗的抗性。确定SC的标志物成为当前肿瘤领域
化疗仍然是许多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对化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纳米载体的运用使抑制或绕过P-gp成为可能。叶酸受体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高,且叶酸具有稳定性好、无毒性及免疫原性等优势,使得叶酸在纳米载体的修饰中被广泛应用。文章就叶酸修饰的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在抑制P-gp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