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d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合引入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合引入到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掌握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这说明牛顿的伟大成就是在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好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和形成新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则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由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等智力活动,把所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进行分析综合,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智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所以教学过程应当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课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态的基础上,落实好教学目标,并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开发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设疑探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问学生: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不断地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中学物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实施形式,如:问题解决式学习、专题讨论、研究性实验、物理科技论文写作等。
  以“电流表的改装”这一研究性实验为例,对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一探讨。
  实验要求:将灵敏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计和伏特计,并用该电表测电路中某电阻的电压、电流。
  实验仪器:灵敏电流表2个(内阻100Ω,量程100μA),电阻箱2个,电阻1个(约50Ω),变阻器(100Ω,0.5A)1个,电源(3v,内阻不计),开关,导线若干。
  该课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电流表和电压表,并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中对电阻的串并联知识有充分的运用和提高。
  本课题提供的参考电路如下:
  
  其中,R1、R2为电阻箱的值,其值可以根据题意提供的条件求出。利用该电表可以求未知电阻的阻值。
  在研究性实验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研究性实验的关键是设计和选择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研究性实验一般包括确定实验种类及所用理论,根据实验精度的要求选择实验方法、测量方法,以及实验仪器和数据处理。3.要具备一定的误差分析能力和减少误差的能力。4.教师在实验中只起指导作用,即指导选题、监控课题实施、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及课题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题的选择者、设计者、实施者,并对课题的结果负有责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去理解分析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等等。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  新课程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