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选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区。
“十月怀胎”,武侯区被点题之后如何解题?
“我们的试点工作遵循积极、稳妥、务实的原则,抓住了决策权和用人权等核心问题,目前已在涉及全区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人事任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说。
对区委权力“勘界”
越是基层,往往越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党政不分、党委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等现象。要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先就要对权力进行“勘界”。
短短数月,武侯区为权力运行立下了诸多“规矩”,明确了九项区委常委会权力事项,细化了党代会、全委会的权限,梳理了区委各部门的职权,对权责不清的予以明确,对超越职权范围的予以纠正,对履职不到位的予以强化。“目前全区82个党组、党工委共清理明确权限事项578项。”区委办主任费从德介绍。
如何理顺党内权力结构?武侯区推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并规定全委会次数每年不少于四次。“党代会、全委会的权力被进一步扩大,在区委议事、决策中的作用被加强了。”费从德说。
随后,一张权力流程图将区委权力运行方式公之于众。将行使条件、承办岗位、运行程序等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部公开。“通过一张流程图,干部有规可循,群众一目了然。”区纪委书记叶雪梅说。
瘦身“一把手”权力
干部选任提名是不是由一把手来“点将”?“一把手”能不能随意调整干部?在武侯区,除了“领导职位空缺”等四种硬性条件外,杜绝临时调整干部。
去年8月,市编委批复该区街道可增设1位党工委副书记。“对拟任人选,区委主要领导只提了一句‘要将其与培养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后备人选结合起来考虑’。”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周其刚回忆。
“后备干部由干部群众提名、领导干部人选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干部选任提名的新机制,将选人用人的关口前移,让全区干部“埋头”干事,“对下”负责。
刚刚履新的浆洗街党工委副书记钟灿就是一个例子。三年前,他在司法局后备干部群众无记名推荐中票数最高,随后,先后被派至该区金花桥双凤村和甘孜州白玉县挂职锻炼。钟灿在基层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得到提拔。
而区管领导班子正职则采用全委会票决制,区委书记的一票与委员或常委的一票价值相同,“举手表决变票决,公开转向秘密”。“避免了常委们‘被举手’,恰恰体现了民主。”省委党校教授彭穗宁评价。
除了用人权,“一把手”的权力还体现在对重大决策的影响上。区纪委副书记王睿介绍,在全委会、常委会上的重大事项议题,必须吸纳基层议事会等意见,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并进行无记名票决。“城中村改造、人南科技商务区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历了这些过程。”他说,“这样经过由下而上充分酝酿所形成的建议,区委‘一把手’不可能一句话就推翻了。”
县级党务公开新突破
“公开透明”是本次试点的关键词。毋庸讳言,党务公开在一些地方存在“小问题大公开,大问题小公开,实质问题不公开”等现象。
“没想到我作为普通党代表也能参加区委常委会,还能发表意见,更没想到区委领導如此重视。”去年,玉林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金惠被邀请列席区委常委会。会上,她提出整治全区老旧居民院落的意见很快被区委采纳。
为增强区委议事决策过程的开放透明度,该区建立了区委“六会”列席制度,开放率达到90%以上。列席人员包括社区干部、私营业主、普通居民等,会前三天将各项议题发给列席人员思考,防止走形式。
公开,拓宽了普通党员群众的表达渠道,也增强了区委民主决策的科学性。该区聘请了306位民情专递员,101条民情专线24小时畅通反映民意。目前民情专线收集并办理建议1300余条,办结率100%,更有19条建议作为区委常委会的决策依据。
“区委常委会议了啥,一上网就知道。”浆洗街蜀汉社区居民谢仁贵说。将常委会会议纪要挂在网上,武侯区党务公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武侯区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上,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效能督查结果等以往令公众备感神秘的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反映,接受群众监督;而区委领导、区委各部门近期工作情况等也向社会全面公开。
(本刊综合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
“十月怀胎”,武侯区被点题之后如何解题?
“我们的试点工作遵循积极、稳妥、务实的原则,抓住了决策权和用人权等核心问题,目前已在涉及全区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人事任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说。
对区委权力“勘界”
越是基层,往往越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党政不分、党委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等现象。要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先就要对权力进行“勘界”。
短短数月,武侯区为权力运行立下了诸多“规矩”,明确了九项区委常委会权力事项,细化了党代会、全委会的权限,梳理了区委各部门的职权,对权责不清的予以明确,对超越职权范围的予以纠正,对履职不到位的予以强化。“目前全区82个党组、党工委共清理明确权限事项578项。”区委办主任费从德介绍。
如何理顺党内权力结构?武侯区推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并规定全委会次数每年不少于四次。“党代会、全委会的权力被进一步扩大,在区委议事、决策中的作用被加强了。”费从德说。
随后,一张权力流程图将区委权力运行方式公之于众。将行使条件、承办岗位、运行程序等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部公开。“通过一张流程图,干部有规可循,群众一目了然。”区纪委书记叶雪梅说。
瘦身“一把手”权力
干部选任提名是不是由一把手来“点将”?“一把手”能不能随意调整干部?在武侯区,除了“领导职位空缺”等四种硬性条件外,杜绝临时调整干部。
去年8月,市编委批复该区街道可增设1位党工委副书记。“对拟任人选,区委主要领导只提了一句‘要将其与培养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后备人选结合起来考虑’。”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周其刚回忆。
“后备干部由干部群众提名、领导干部人选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干部选任提名的新机制,将选人用人的关口前移,让全区干部“埋头”干事,“对下”负责。
刚刚履新的浆洗街党工委副书记钟灿就是一个例子。三年前,他在司法局后备干部群众无记名推荐中票数最高,随后,先后被派至该区金花桥双凤村和甘孜州白玉县挂职锻炼。钟灿在基层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得到提拔。
而区管领导班子正职则采用全委会票决制,区委书记的一票与委员或常委的一票价值相同,“举手表决变票决,公开转向秘密”。“避免了常委们‘被举手’,恰恰体现了民主。”省委党校教授彭穗宁评价。
除了用人权,“一把手”的权力还体现在对重大决策的影响上。区纪委副书记王睿介绍,在全委会、常委会上的重大事项议题,必须吸纳基层议事会等意见,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并进行无记名票决。“城中村改造、人南科技商务区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决策,都经历了这些过程。”他说,“这样经过由下而上充分酝酿所形成的建议,区委‘一把手’不可能一句话就推翻了。”
县级党务公开新突破
“公开透明”是本次试点的关键词。毋庸讳言,党务公开在一些地方存在“小问题大公开,大问题小公开,实质问题不公开”等现象。
“没想到我作为普通党代表也能参加区委常委会,还能发表意见,更没想到区委领導如此重视。”去年,玉林东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金惠被邀请列席区委常委会。会上,她提出整治全区老旧居民院落的意见很快被区委采纳。
为增强区委议事决策过程的开放透明度,该区建立了区委“六会”列席制度,开放率达到90%以上。列席人员包括社区干部、私营业主、普通居民等,会前三天将各项议题发给列席人员思考,防止走形式。
公开,拓宽了普通党员群众的表达渠道,也增强了区委民主决策的科学性。该区聘请了306位民情专递员,101条民情专线24小时畅通反映民意。目前民情专线收集并办理建议1300余条,办结率100%,更有19条建议作为区委常委会的决策依据。
“区委常委会议了啥,一上网就知道。”浆洗街蜀汉社区居民谢仁贵说。将常委会会议纪要挂在网上,武侯区党务公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武侯区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上,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效能督查结果等以往令公众备感神秘的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反映,接受群众监督;而区委领导、区委各部门近期工作情况等也向社会全面公开。
(本刊综合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