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错题本制作与利用的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错题本是学生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反思的好工具。因为错题本的制作与利用不仅能让学生汇集出自己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分析、反思、小结,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法,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错题本;建立;利用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真正地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建立错题本,笔者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错题本的制作与利用,不仅能让学生汇集出自己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分析、反思、小结,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法,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本无问题,主要是你如何对待错误的态度。我们应该把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若好好利用,将它化为学习契机与动力,那将是最宝贵、最独特的学习与教学资源。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学习上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创新思维。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没有错误,何来正确?所以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错误,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让“错误”创造更高的价值。
  一、发现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错题的出现是平常不过的。我们发现,许多错误经常是一犯再犯,如,经常出现计算性错误、理解性错误、方法性错误等。还有学生平时有些问题上新课时做错了,后来自认为弄懂了,可在后来的练习中又错了……学生、教师也相当无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还没能把错题看成一种学习资源,缺乏对其深入地分析,缺少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订正的层面上,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怎样指导学生错题本的制作与利用,分析自己的错题,做到知其然还知所以然,并从中改进我们的教学过程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二、调查和分析
  1.让学生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在建立错题本之前,笔者先对本班47名学生进行了对错题反思习惯情况的调查,发现了学生如何对待错题而存在的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
  (1)对错题收集的习惯调查
  从这组数据看来,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对错题收集的习惯,很多学生都是在家长或教师要求下才进行错题收集的。
  (2)对错题本使用意义的认识,整理方法的调查
  从调查问卷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使用错题本是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但却没有养成习惯,更不知道对错题进行整理、反思的方法如何实施,不知道从何入手。久而久之,学生不重视对错题的收集,因此,也制约了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和反思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制约其主动性。
  2.对错题本制作与利用的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练习、测试难免会有错题的出现。那么,如何利用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开学伊始,笔者统一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漂亮的“错题本”。注意,它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而是要做到对错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
  刚开始,学生对错题本的制作使用,的确是有点无从下手。于是,笔者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开展了“错题本的制作及运用”的专题学习,并在学习群里指导家长一起配合辅导,效果显著。
  首先要求错题本要有以下几大板块:错题、错解、错因、同类题。把建立错题本的过程分为“三步曲”。1.抄。首先,用黑色笔将最典型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下来,包括错误的答案,对于一些题目比较长的题目,可以“剪”“贴”在错题本上。2.析。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错误原因,如,标注“概念错误”“思路错误”“审题马虎”等原因。然后再认真分析出错的具体原因,分析得越细越好。让“错”变得清晰,并用红色笔将正确的答案写在下面。3.变。最后,针对典型错题设计同类变式题,举一反三,考察一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小洋的错题本记录:
  题目1:李大爷的农场里有18头牛,比羊的只数少,农场里的牛比羊多多少只?
  错解:18÷(1-)=18÷=24(只)
  错因:粗心、审题不够仔细。题目求是是牛与羊的数量差,我只求出羊的只数。
  正解:18÷(1-)-18=18÷-18=24-18=6(只)
  答:农场里的牛比羊多6只。
  同类变形题:我40分钟完成了作业,比计划用时节约,节约了多少分钟?
  40÷(1-)-40=40÷-40=44-40=4(分钟)
  答:节约了4分钟。
  题目2:求右图半圆的周长。(单位:厘米)
  错解:3.14×12÷2
  错因:对图形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只求出了圆周长的一半,半圆周长应是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正解:3.14×12÷2 12
  同类变形题:求右面图形阴影部分周长。(单位:厘米)
  3.14×6÷4 6×2=4.71 12=16.71(厘米)
  3.坚持要求,养成习惯
  俗话说得好:“萬事开头难。”错题本的制作,不是收集分析错题难,而是“贵在坚持”,遇到错题不绕过、不拖拉、认真分析订正。刚开始,学生对错题本的制作兴趣浓厚,时间一长,就会有些学生坚持不下,开始产生懒惰情绪。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的“后助力”。一开始,教师要坚持收阅检查,按要求严格督查,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错题特点,一一指导,对学生错题的原因给予简单的评价,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并定期举行分享交流会、错题本作品展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逐渐打消了侥幸不做的心理,慢慢形成了错题收集的习惯,当回顾自己制作过的错题本时,非常有成就感。   三、错题本利用的优势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持之以恒地制作错题本的做法是成功的,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明显,也使课堂教学更高效,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1.把错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以往教学中,对于错题,我们常会找一些共性错题让学生练习,但成效不大。制作了错题本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错题本,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便于抓住重点,发现规律,实行因材施教。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为提高。如,在进行计算题复习课时,笔者利用学生错题本,把学生平时练习中有关计算方面的错误分类记下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错法,设计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等幾大板块复习内容,针对性地与对应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分层教学,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更具有效性。
  2.利用错题本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错误不能只依赖教师的辅导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更需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反思自己出错原因,知其所以然。错题本需要经常翻阅,并对其进行再反思,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通过对错题的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另外,学生的错题本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因不同的错题本总结反思的深度、广度也存在着差异,通过互看对方错题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实现共同学习。
  3.敢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以前在课堂中,学生分析错题时,或者自己的问题被质疑时,都不敢吭声,不敢质疑。现在,通过错题本的制作与利用,开展了一些错题分析会、交流会,学生胆量变大,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不断进步,并能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口头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四、课堂学习高效,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持之以恒地制作错题集与运用,以及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1)六(6)班2018年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成绩对比
  (2)六(6)与同级班的成绩对比
  五、结语
  一本优秀的错题本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对待错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确,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法,使教与学相得益彰。让错误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从而建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中国和平出版社.
  [3]王鹏飞.尝试错误教学法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叙事法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社会其它领域都离不开叙事法。人们通过叙事,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事是人的思想观点的载体和向他人传递重要信息的工具。巧用道德叙事之策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破解现状《道德与法治》课的症结。笔者认为应该从道德叙事法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当前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探
【摘 要】学生能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掌握好足球技术技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初中足球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行动研究”这研究课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足球运动,感受到足球的快乐魅力,提高初中足球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足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行动研究  足球运动是一项很好的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的体育运动。在初中足球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体育教师在存在一些问
【摘要】2020年初,突遇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为了更好地阻止病毒的传播,号召人民居家隔离。由于师生不能如期回校。但是“停课不停学”,全国拉开了在线教学的序幕,学生进行居家学习。学生的居家学习是否有效是教师和家长关心的话题。本文通过多种策略检查学生在线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居家学习小学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居家学习;在线教学;小学数学  一、在线教学和居家学习的催生素  2020年初,新冠肺
本报综合消息 人间恰四月,水木湛清华。恰逢梅州中学117周年华诞之时,清华大学考察组莅临梅州中学,两所百年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情怀——办好办强梅州教育,就此相遇、就此结缘。4月26日至27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率考察组莅梅,就加强校地交流合作,助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进行考察。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等陪同考察。27日上午,杨斌走进梅州中学,在梁伯聪体育馆为梅州市千
[摘要]水墨和汉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创造。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它们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一些蕴含人生哲理的汉字让学生有机融入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变具有诗意和有趣味的水墨汉字,希望学生的品德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水墨;汉字;品德行为  我校从2016年开始以创建“莲文化”教育为特色教育,结合我校的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班会课上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从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劳动教育;班会课  一、活动背景  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
【摘要】笔者发现,低年级阶段的古诗教学,多次在单元语文要素中提到了“展开想象”。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这一阶段应该落实的思维能力目标。笔者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三个维度出发,论述了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一些策略。教师应该树立学段意识,了解这一学段学生思维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诗学素养;学生则需要从多个角度补充自己的表象,为自己的想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结合这一
【摘要】“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楹联作为祖国语言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花,非常值得继承和传播。故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是巧用课堂,让“楹联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二是活用故事,扶“楹联小苗”在学生心中悄然生长;三是善用节令,使“楹联大树”在学生心中开花结
【摘要】在当今教育之下,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科。而作为教学节点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肩负着为初中数学教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任。而对于数学课堂上的画图辅助教学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兴趣,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意愿。本文从小学六年级数学图画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对目前数学画图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动态监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后,再进一步强化读写练习,这样做法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小学生读、写、听能力亟需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我国中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改善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听说能力;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