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提升学生预防疫病素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OVID-19是2019年才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在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发现的病毒称为“COVID-19”。本文从“COVID-19”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名称、特点和引发的疫情防控进行概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特点;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5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则在于课堂。要求学习者基于生物学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危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关爱生命的观点和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特点和产生的疫情及防控进行概述,帮助学生掌握传染病防控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COVID-19的命名
  2019年12月以来,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多起病毒性肺炎感染病例,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月12日将其命名为“2019-nCoV”,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在2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的正式名称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英文缩写“COVID-19”。至此在我国引发大规模传染的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二、COVID-19的特点
  1.COVID-19的形态结构。
  目前共发现了7种可致人类疾病的冠状病毒,新发现的冠状病毒“COVID-19”就是其中的第7种。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一条正链RNA,含有29903个核苷酸。在电镜下观察,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60到140纳米之间,微粒上有棘突,约9到12纳米,使病毒显现出日冕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COVID-19的发现过程、结构作为情景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病原体、抗体、抗原(病毒)、传染等知识,分组引导对COVID-19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拉近学习者生活和课本知识的距离。
  2.COVID-19的增殖过程。
  苏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提到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其增殖过程主要包括吸附、注入、增殖、装配和释放。COVID-19的增殖过程与T2噬菌体比较类似,目前认为COVID-19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遗传物质RNA指导下,在核糖体中合成COVID-19的RNA聚合酶。然后RNA聚合酶從正链RNA合成负链RNA,负链RNA和聚合酶继续产生RNA片段和正链RNA,它们与核糖体结合形成COVID-19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中新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和正链RNA组装形成第一代冠状病毒,裂解并释放出新合成的病毒,感染周围的其他宿主细胞。
  3.COVID-19的传播途径。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已经显示出三种传播方式,即“动物对人类”的接触传播、“人类对人类”的直接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后期发现在部分患者的粪便中检到了COVID-19,因此粪便到口传播是有途径的。经调查发现在众多感染病例中,有许多患者就是通过环境或与携带者密切接触而获得感染。在微观方面,科研工作者通过实验探究发现,COVID-19感染人类细胞的一个关键步骤是S蛋白与人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这表明细胞膜上的S蛋白受体应该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2]。
  三、COVID-19的防控策略
  1.COVID-19的疫苗研究。
  中国疾控中心于2020年1月24日成功分离出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随着COVID-19感染确诊病人人数的不断增多,疫苗的研发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措施。传统疫苗有灭活疫苗、组分疫苗、减毒活疫苗三种类型,生产周期比较长。新型疫苗有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疫苗和信使RNA疫苗等类型。在2020年6月19日,我国第一个COVID-19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至12月2日,我国已有15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生产的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到2021年3月30日,全国已累计报告接种疫苗1.1469亿剂次。
  2.COVID-19的预防。
  从传染病的预防来看,为了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个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与传染源接触,做到勤洗手、避免手与眼睛、口鼻接触等。其次医院与社区等单位要加强控制,密切关注COVID-19的传播,对从传染高发地区归来人员中,出现高烧、呼吸道急性重症感染开展有效的隔离与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在与COVID-19感染者或可疑感染者接触时,应有合适的个人安全设备,包括专用口罩和防护服等,使接触传染源最小化[3]。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传染病的预防设计成问题探究模式,教师提供COVID-19的结构图片、视频资料,从传染病的预防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什么是传染病?有哪些类型?(2)如果个人传染了COVID-19会怎样,该怎样去面对?(3)疫情带给我们哪些思考?通过对COVID-19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对抗原、抗体、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消除COVID-19传染造成的盲目恐慌,通过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各种先进个人的事例的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分析,预防COVID-19传染最有效的措施首先是防疫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其次是注重个人卫生、对学习与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警惕异常症状和及时就医等。再次是尊重和关爱生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学生预防疾病的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陈新鹏,陈孔翔等.中心法则与新型冠状病[J].中学生物教学,2020(04):8-10.
  [3]王狲,郑学星,迟航等.中东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5,28(1).
  (作者单位: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①;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②,江苏 连云港22224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时,一个“核心问题”的出现是学生了解整本书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核心问题”牵动着课堂教学进程,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往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核心问题的设计在整堂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课堂上,一篇文章“核心问题”能否解决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是否有收获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问题;小组合作;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概念,积极确立研究基点;然后简述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直接展示研究价值;最后详细论述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开放教学氛围,点燃讨论激情;开放教学过程,释放生命活力;开放教学关系激发生命潜能。以期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发掘初中语文教材核心素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理论融入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打下初中语文学习基础。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思维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76  开展核心素
摘要:将民间美术请进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促进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与之亲密接触,调动起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这有利于丰富教学、教材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和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本文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以及民间美术教学间的联系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民间美术教学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核心素养;教学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学生们的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适应时代进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挖掘“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将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在核心素养下为学生们构建一个适合高中数学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本文遵循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六要素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从“教学做合一”和“在劳力上劳心”两个方面进行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以更好的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需求,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已经走进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我们正走向微时代,而微课也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特别是在学校中,微课逐步被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本文主要介绍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运用微课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针对体育课学生动作难达标的现状,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将“蹦蹦车”、“仰卧穿鞋”、“蹬车轮爬山”、“水上芭蕾舞”等几个小游戏穿插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游戏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高质量地完成动作。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游戏法;提高;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53-1  为了解决体育课学生动作不到位的难题,笔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也带动了我国教育行业的进程,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淘汰,“翻转课堂”随之成为了学校和教师所推崇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角色,也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翻转课堂的引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重新认识数学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
摘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索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策略,让命题更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话题。通过分析当前历史与社会命题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研究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79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的历史与社